鲁阜宿阴翳,孔陵多景光。
乃知泰岳下,中有元气藏。
不容道何病,世代馀褒章。
沧桑互变灭,若斧居一方。
玉书护林木,樵采谁敢伤。
儿孙丽千亿,宿垒联近丧。
譬如天之枢,众星拱其傍。
精神感会聚,嗣述俱质良。
磬折礼让素,金丝谁家堂。
我生百代后,瞻奉兹始偿。
悲谷日己夕,执役心逾长。
麟泣动宿感,大雅伤诗亡。
鲁阜宿阴翳,孔陵多景光。
乃知泰岳下,中有元气藏。
不容道何病,世代馀褒章。
沧桑互变灭,若斧居一方。
玉书护林木,樵采谁敢伤。
儿孙丽千亿,宿垒联近丧。
譬如天之枢,众星拱其傍。
精神感会聚,嗣述俱质良。
磬折礼让素,金丝谁家堂。
我生百代后,瞻奉兹始偿。
悲谷日己夕,执役心逾长。
麟泣动宿感,大雅伤诗亡。
此诗《孔林次吴文定公韵》由明代诗人林俊所作,描绘了对孔林的景仰与感慨。诗中以孔林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变迁的对比,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崇敬之情。
首句“鲁阜宿阴翳,孔陵多景光”,描绘了孔林在夜晚的静谧与白天的光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接着“乃知泰岳下,中有元气藏”一句,将孔林与泰山相提并论,强调孔子思想如同泰山一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不容道何病,世代馀褒章”则表达了对孔子思想传承的重视,认为不应忽视其价值,即使历经世代更迭,孔子的思想依然受到尊崇。接下来“沧桑互变灭,若斧居一方”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述了历史的变迁与孔子思想的恒久不变。
“玉书护林木,樵采谁敢伤”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孔子思想的神圣不可侵犯,如同珍贵的玉书一般,保护着孔林中的树木,无人敢轻易破坏。随后“儿孙丽千亿,宿垒联近丧”则通过家族繁衍的象征,表达了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譬如天之枢,众星拱其傍”将孔子比作宇宙的中心,周围群星环绕,象征着孔子思想对整个文化体系的重要性。最后“精神感会聚,嗣述俱质良”表达了对孔子精神的共鸣与传承,强调了孔子思想的品质与价值。
“磬折礼让素,金丝谁家堂”通过具体的仪式与建筑,进一步展现了对孔子礼仪与文化的尊重。最后一句“我生百代后,瞻奉兹始偿”表达了诗人作为后代,对孔子思想的追思与敬仰,以及愿意为此付出努力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孔林的描绘与对孔子思想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的思考。
治国如烹鲜,取下日趋渊。
治大如烹小,流下时归沼。两不相伤,其德乃长。
神鬼洋洋,降之百祥。两得所欲,其道乃笃。
牝牡相浴,其人似玉。拱璧虽宝,不如此道。
道维物奥,人宜德保。累土毫末,九层合抱。
千里之行,足下非早。为大于细,图难于易。
无为无味,乃无难事。修己以安,尧舜犹难。
圣人无难,慈以胜残。慈故能勇,勇而不踊。
执无兵捧,行无敌恐。下以用人,虽敌可亲。
先人后身,万国皆臣。三宝惟吾把,不敢为先者。
百谷之王海,以其善下也。
青帝甫相临,阆风引朝驾。
几行玉辂分,一片瑶辉射。
珠源万斛倾,银汉九天泻。
偶同湘竹斑,独使幽丛借。
松高意愈清,草细烟堪藉。
月洞转婵娟,星岩明晓夜。
如露久胚凝,为冰初碾砑。
寒深欲闭阳,气薄仍销化。
始知太皞心,微许春光贳。
且从群吠忙,岂令骚人骂。
雨中遥忆梅花落,梦里时教玉艳分。
东阁数枝愁水部,空庭一片懊参军。
为尔咨嗟长独立,馀香远迩风前入。
气味偏依冷韵留,精神转令寒芬袭。
寒芬冷韵逐谁飞,银缸金鼎耀霜帏。
满面红妆相对出,谁怜白雪少光辉。
以兹感叹为花泣,寄语阳春花下集。
取实和羹自有时,花落花开毋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