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居数梢,且有干云势。
斋居足丈馀,迂回有馀地。
閒花不用多,一株两株腻。
闭户矣沈心,石眼通云气。
卷中秋水波,画里春山意。
晞影生浪纹,衣光沈冷翠。
竹子居数梢,且有干云势。
斋居足丈馀,迂回有馀地。
閒花不用多,一株两株腻。
闭户矣沈心,石眼通云气。
卷中秋水波,画里春山意。
晞影生浪纹,衣光沈冷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竹林中的斋居生活,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中以竹子起笔,竹子不仅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其“干云势”更是展现了竹子直冲云霄的气势,寓意着学者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斋居的空间虽大,但布局得当,既宽敞又不失雅致,体现了主人的生活品味和对空间的巧妙运用。
“闭户矣沈心”,写出了学者在封闭的环境中静心思考的状态,与外界的喧嚣隔绝,专注于内心的探索与知识的积累。石眼通云气,暗示了斋居环境的清幽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仿佛连石头都与云气相通,增添了诗境的神秘与深邃。
“卷中秋水波,画里春山意”,这两句将斋居的环境与艺术之美巧妙结合,秋水波澜与春山之景在画卷中展现,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晞影生浪纹,衣光沈冷翠”描绘了阳光照耀下水面波纹闪烁,衣物在光影中呈现出冷翠般的色泽,细腻地表现了光线与色彩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感,进一步烘托了斋居环境的静谧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学者在自然与艺术中寻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深刻感悟。
倚桥临水似催诗,戏伴鹅黄上柳丝。
万里西湖惊断梦,二年东阁忆幽期。
插瓶直欲连全树,簪帽凭谁拣好枝。
一味凄凉君勿叹,平生初不愿春知。
大手方司一世文,癯儒何敢望馀尘。
谁知天上黄扉贵,肯记江边白发新。
末路愈穷诗有祟,旧书浑忘笔无神。
床头周易尊中酒,犹赖渠侬不负人。
万里秦吴税驾迟,还乡已叹鬓成丝。
城边绿树山阴道,水际朱扉夏禹祠。
项里杨梅盐可彻,湘湖莼菜豉偏宜。
图经草草常堪恨,好事他年采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