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过竹杖自忘疲,霜满袈裟酒满卮。
篱下又多一日乐,炉边何必十年期。
谈深不及人间世,禅喜时添袖里诗。
二老孤僧成底事,夜寒灯火漫敲棋。
行过竹杖自忘疲,霜满袈裟酒满卮。
篱下又多一日乐,炉边何必十年期。
谈深不及人间世,禅喜时添袖里诗。
二老孤僧成底事,夜寒灯火漫敲棋。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高僧与友人相聚饮酒的悠闲场景,充满了禅意与生活情趣。
首联“行过竹杖自忘疲,霜满袈裟酒满卮”以竹杖和霜满袈裟描绘出僧侣简朴而清冷的生活状态,通过“酒满卮”这一细节,巧妙地引入了聚会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即使在修行中也能寻得生活的乐趣。
颔联“篱下又多一日乐,炉边何必十年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乐趣。诗人说,在篱笆下的一日之乐,已经足够丰富,不必非要等到十年后才能体验到。这表达了对当下快乐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
颈联“谈深不及人间世,禅喜时添袖里诗”则展现了僧侣们深入交谈的情景,他们谈论的话题超越了世俗,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同时,禅喜时添袖里诗,意味着他们在交流中激发了创作灵感,将这份精神的愉悦转化为文字的记录。
尾联“二老孤僧成底事,夜寒灯火漫敲棋”收束全诗,描绘了一幅深夜中两位高僧与一位友人围坐灯下对弈的画面。虽然只有三人,但他们的相聚却充满了深厚的意义,如同夜寒中的灯火,温暖而明亮。对弈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心灵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追求精神满足的境界,以及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
秋风送爽,看团圞冰镜,遥空驾起。
收拾绣床瓜果设,拜月桂花影里。
小院香烧,高堂酒酌,笑语生欢喜。
寒辉流照,一年良夜能几。
还念赏玩琼楼,豪华易歇,难把铜山倚。
天上人间清是福,我与常仪同意。
坐转银壶,歌赓玉树,欲向晶宫寄。
约他来晚,碧天依旧如洗。
明季东林党,门户气太重。
亦有附托者,邪正杂然共。
一朝瑕衅成,每被人讥讽。
究之诸名贤,风骨自殊众。
委鬼煽虐时,秕政昌言讼。
王师下江南,气节争磨砻。
留发不留头,誓死声交閧。
碧血飞一门,白骨埋一瓮。
或则缁衣终,或则狂歌纵。
东南诸遗老,膺滂相伯仲。
疾风知劲草,根本有人种。
从此叹东林,讲学非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