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园只可避浮华,点缀凭谁景色加。
彩笔纵横翻荇藻,俗尘扫净远风沙。
鸥闲每盼扬雄室,客至时烹陆羽茶。
太乙老人爱俊逸,藜光昨夜到山家。
僻园只可避浮华,点缀凭谁景色加。
彩笔纵横翻荇藻,俗尘扫净远风沙。
鸥闲每盼扬雄室,客至时烹陆羽茶。
太乙老人爱俊逸,藜光昨夜到山家。
此诗描绘了一处远离尘嚣的僻静园林,诗人以细腻之笔,勾勒出其独特的景致与氛围。首句“僻园只可避浮华”,开门见山地点明了园地的隐逸特性,与世俗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接着,“点缀凭谁景色加”一句,表达了园中景致虽美,却无人欣赏的遗憾,增添了几分寂寥之感。
“彩笔纵横翻荇藻”一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园中景物比作被彩笔随意挥洒的荇藻,既展现了园中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俗尘扫净远风沙”则进一步强调了此处的清幽与脱俗,仿佛是世外桃源,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
“鸥闲每盼扬雄室,客至时烹陆羽茶”两句,通过想象中的鸥鸟期待着文人雅士的来访,以及主人在客人到来时烹煮陆羽茶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高雅而宁静的生活情趣,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太乙老人爱俊逸,藜光昨夜到山家”两句,以太乙老人这一形象,象征着高洁与智慧,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精神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与自然、与高洁之人的紧密联系。整首诗通过对僻园景色的描绘,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忆昨我初往,斗杓正南陬。
阳气已汗漫,伏阴才如勾。
既见御史公,文书烦校雠。
时时延上坐,不听毁者谋。
公兄东溪老,博我诗之幽。
轩然肯相顾,妙语吐如流。
诸郎冰雪姿,学问谁朋俦。
其长遇我厚,久要何绸缪。
感知不忍去,坐阅四月周。
寒暑无停机,忽忽今已秋。
我学曾几何,我怀良独忧。
亲庭催我归,岁晏无寒不。
朋友催我归,仁义相讲求。
山林本其性,麋鹿本其游。
再拜谢所知,去去毋苦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