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昭明,人心不死。一理绵绵贯终始。
消息盈虚总循环,须知万古皆如此。
君父恩德,臣子忠义。存吾之死矢靡已。
留取丹怀日浩然,天地无穷永相倚。
大道昭明,人心不死。一理绵绵贯终始。
消息盈虚总循环,须知万古皆如此。
君父恩德,臣子忠义。存吾之死矢靡已。
留取丹怀日浩然,天地无穷永相倚。
这首诗《踏莎行·有感六首(其二)》由明代诗人杨爵创作,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考。诗中以“大道昭明,人心不死”开篇,点明了宇宙真理与人类精神的永恒性。接下来,“一理绵绵贯终始。消息盈虚总循环”,强调了自然规律与道德法则的连续性和循环性,体现了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
“须知万古皆如此”一句,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普遍真理的认同,暗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遵循着相似的法则。随后,“君父恩德,臣子忠义”则聚焦于人伦关系中的道德责任,强调了忠诚与孝顺的重要性。
“存吾之死矢靡已”表明了即使在生命终结之时,也要坚守信念与原则的决心。“留取丹心照汗青”则是对高尚品质和坚定信仰的赞颂,希望这些品质能够流传后世,成为历史的光辉。
最后,“日浩然,天地无穷永相倚”将个人的精神追求与宇宙的广阔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宇宙和谐与永恒秩序的向往,以及个体在其中寻求自我实现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邃的哲思与情感的交织,探讨了人性、道德、历史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季鹰真达士,弃宦归东吴。
禄无盈寸荣,盎无升斗储。
盘桓吴溪上,所乐只在鱼。
怀组夸乡里,佩印骄妻孥。
朝从高鸟翔,莫随舜华枯。
富贵岂不好,不能少须臾。
朔风吹尘沙,出门皆畏途。
抱影廓独倚,新荣非良图。
筑室三年,堂成可居。我初不知,诸子劳劬。
父母老矣,风雨未除。橐装几何,勿问有无。
伐木于山,因此旧庐。不约不丰,燕处无馀。
堂开六楹,南北四筵。昼明廓然,夜冥黯然。
四邻无声,布被粗毡。身非蚌螺,一睡经年。
夜如何其,趺坐燕安。善恶不思,此心自圆。
东厢靖深,以奉尝烝。老佛之庐,朝香夜灯。
西厢千卷,图书之林。先人所遗,子孙是承。
杖屦经行,直如引绳。顾视而笑,此如我心。
诸子之室,左右吾背。将食击板,一击而会。
瓜畦芋区,分布其外。锄去瓦砾,壤而不块。
废井重浚,泉眼仍在。辘轳雷鸣,甘雨时霈。
园夫能勤,家足于菜。有客叩门,贺我堂成。
揖客而笑,念我平生。三世读书,粗免躬耕。
明窗修竹,惟我与兄。荫映茅茨,吐论峥嵘。
猖狂妄行,以得此名。老而求安,匪以为荣。
《堂成》【宋·苏辙】筑室三年,堂成可居。我初不知,诸子劳劬。父母老矣,风雨未除。橐装几何,勿问有无。伐木于山,因此旧庐。不约不丰,燕处无馀。堂开六楹,南北四筵。昼明廓然,夜冥黯然。四邻无声,布被粗毡。身非蚌螺,一睡经年。夜如何其,趺坐燕安。善恶不思,此心自圆。东厢靖深,以奉尝烝。老佛之庐,朝香夜灯。西厢千卷,图书之林。先人所遗,子孙是承。杖屦经行,直如引绳。顾视而笑,此如我心。诸子之室,左右吾背。将食击板,一击而会。瓜畦芋区,分布其外。锄去瓦砾,壤而不块。废井重浚,泉眼仍在。辘轳雷鸣,甘雨时霈。园夫能勤,家足于菜。有客叩门,贺我堂成。揖客而笑,念我平生。三世读书,粗免躬耕。明窗修竹,惟我与兄。荫映茅茨,吐论峥嵘。猖狂妄行,以得此名。老而求安,匪以为荣。
https://shici.929r.com/shici/hbTQXuN1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