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惊蛰日雷》
《惊蛰日雷》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0)
注释
坤宫:中国古代八卦之一,代表地,这里指大地。
雷:自然界的雷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蛰户:冬眠的动物或植物。
花房:指花朵盛开的地方。
野阔:野外空旷。
风高:风力较大。
电明:闪电照亮。
雨急:雨势急促。
寒暄:气温变化,寒冷转暖。
气候催:气候的变化促使万物复苏。
石龟:长寿的象征,常被当作吉祥物。
木雁: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忠诚或守信。
守株:寓言中的故事,比喻固守旧法,不知变通。
翻译
半夜时分,坤宫传来雷声,蛰伏的生物家花房已开始苏醒。
野外广阔,风大蜡烛被吹熄,闪电照亮雨夜,雨点猛烈敲打着窗户。
瞬间之间,草木仿佛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是寒冷与温暖交替的气候所催促的。
只有石龟和木雁静止不动,它们坚守原地,任凭春天的到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惊蛰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春天气候变化的生动场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雷”这一意象,开篇即以“坤宫半夜一声雷”揭示惊蛰之日的到来,这不仅是自然界的一个信号,也预示着季节的变换和生命力的觉醒。

其后,“蛰户花房晓已开”则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蛰虫从冬眠中唤醒,而花房中的植物也随之开放,这是生机勃勃的写照。紧接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一句,则通过强烈的自然现象,如狂风、闪电和倾盆大雨,形象地表现了惊蛰时节气候的多变与剧烈。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这两句诗,不仅描写了春天气候变化给自然界带来的影响,也表达了生命力在季节更迭中被唤醒的情景。这里的“顿然”一词,用来形容草木之精神的突然改变,增添了一种生机勃发的感觉。

最后,“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则是对那些坚守不变的生物的一种赞美。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突显出在万象更新之时,那些固守本分、不随外界变化而改变的事物,其坚定与宁静仿佛超然于世俗之上。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惊蛰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不仅展现了春天气候的多变,更表现了生命力在季节更迭中的觉醒与坚守。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送苏吉甫馆于穆千户家归

先生来东阳,已是一载馀。

深居谢宾客,闭户只读书。

青灯夜檠短,黄卷秋堂虚。

咿哦不知倦,经传为菑畬。

玉阶未投足,侯门姑曳裾。

枚乘终显达,马周岂迂疏。

愿言崇令德,努力无踌躇。

他年二三策,待诏当公车。

(0)

题郭天锡画二首·其一

飞墨来从海岳庵,春烟林麓是江南。

绿蘋洲渚闲鸥白,不著征人一解骖。

(0)

游仙词十首,并引·其十

欲采灵芝敢后期,游鱼千里费寻师。

不因悟得长生著,一局才终未了棋。

(0)

师子林八咏·其四问梅訚

谩道龙驹踏杀人,梅花成实又逢春。

不因嚼碎无留核,谁为征蓬洗客尘?

(0)

师子林八咏·其一师子峰

天日耽耽师子岩,金毛闪日耀烟岚。

转身却向吴中吼,直与淩霄势并参。

(0)

月夜怀十五友,并引·其七泰白野

天章阁下月孤明,仍是中秋此夜情。

便到蓬莱宫里住,谢安元自念苍生。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