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逢游侠儿,鞲靫插羽箭。
放马长楸间,射飞左右便。
气若凌公侯,有技无人善。
上书自请缨,天子不召见。
烽火入萧关,誓与单于战。
白马驮鞍回,霜蹄碧血溅。
生还应无功,死去复谁羡?
少年勇轻生,使我泪流霰。
朝逢游侠儿,鞲靫插羽箭。
放马长楸间,射飞左右便。
气若凌公侯,有技无人善。
上书自请缨,天子不召见。
烽火入萧关,誓与单于战。
白马驮鞍回,霜蹄碧血溅。
生还应无功,死去复谁羡?
少年勇轻生,使我泪流霰。
这首《少年行》由清代诗人钱澄之所作,描绘了一位年轻勇士的英勇事迹和复杂情感。诗中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这位少年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朝逢游侠儿,鞲靫插羽箭”描绘了少年初遇时的形象,他手持弓箭,英姿飒爽,预示着其非凡的勇气和战斗技能。接着,“放马长楸间,射飞左右便”进一步展示了少年在战场上的敏捷身手和精准射击能力。
“气若凌公侯,有技无人善”则表达了少年虽有卓越的技艺,却因无人赏识而感到遗憾。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上书自请缨,天子不召见”描述了少年主动请求参与战斗,但未得到朝廷的重视,显示出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烽火入萧关,誓与单于战”展现了少年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坚定决心,他誓言要与敌人决一死战,保卫国家。
“白马驮鞍回,霜蹄碧血溅”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场面,白马载着少年归来,蹄下溅起的鲜血象征着战斗的残酷和英勇。
“生还应无功,死去复谁羡?”表达了少年对生死的思考,即使活着归来也可能因没有立下显赫战功而被人遗忘,死亡反而可能获得某种形式的赞誉。
最后,“少年勇轻生,使我泪流霰”直抒胸臆,对少年的勇敢和牺牲精神深感敬佩,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残酷性的哀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少年的英勇形象,也深刻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