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祐辛卯夏,六月朔伏暑。
始伏之七日,大热极炎苦。
赫日烧扶桑,焰焰指亭午。
阳乌自焦铄,垂翅不西举。
炙翻四海波,天地入烹煮。
蛟龙窜潭穴,汗喘不敢雨。
雷神抱桴逃,不顾车裂鼓。
岂无堂室深,气郁如炊釜。
岂无台榭高,风毒如遭蛊。
直疑万类繁,尽欲变脩脯。
尝闻昆阆间,别有神仙宇。
雷散涤烦襟,玉浆清浊腑。
吾欲飞而往,于义不独处。
安得世上人,同日生毛羽。
皇祐辛卯夏,六月朔伏暑。
始伏之七日,大热极炎苦。
赫日烧扶桑,焰焰指亭午。
阳乌自焦铄,垂翅不西举。
炙翻四海波,天地入烹煮。
蛟龙窜潭穴,汗喘不敢雨。
雷神抱桴逃,不顾车裂鼓。
岂无堂室深,气郁如炊釜。
岂无台榭高,风毒如遭蛊。
直疑万类繁,尽欲变脩脯。
尝闻昆阆间,别有神仙宇。
雷散涤烦襟,玉浆清浊腑。
吾欲飞而往,于义不独处。
安得世上人,同日生毛羽。
这首诗名为《苦热》,是宋代诗人韩琦所作。诗中描绘了夏日酷热难耐的情景,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烈日炙烤大地、万物受煎熬的景象。诗人在描述自然界的极端炎热后,表达了对清凉仙境的向往,以及希望与他人一同拥有超凡脱俗的能力,逃离尘世酷热的愿望。
通过“赫日烧扶桑”、“阳乌自焦铄”等句子,诗人生动地描绘了夏日烈日的威力,仿佛太阳在燃烧着东方的扶桑,连飞翔的鸟儿都因高温而无力飞行。接着,“炙翻四海波,天地入烹煮”更是将酷热渲染到了极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热浪蒸煮,连海洋的波涛都在被炙烤。诗人还运用了“蛟龙窜潭穴,汗喘不敢雨”这一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即使是水中的生物也无法逃脱炎热的侵袭,只能躲藏起来,甚至不敢降雨来缓解酷热。
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深宅大院和高台楼阁也无法提供避暑的场所,因为“气郁如炊釜”和“风毒如遭蛊”,即即便是在室内,空气也如同蒸锅一般闷热,外界的热风也如同毒药一般令人难受。诗人通过“直疑万类繁,尽欲变脩脯”这一句,表达了万物在酷热下似乎都渴望变成干肉,以此来逃避炎热的强烈愿望。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认为那里有“雷散涤烦襟,玉浆清浊腑”的清凉与纯净,希望可以飞往那个地方,摆脱尘世的烦恼。同时,他也有着与他人共同拥有超凡能力的愿望,能够“同日生毛羽”,一起飞翔于天空之中,远离炎热的困扰。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夏日酷热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诗人对于自由、清凉与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
西施辞越几千载,此地犹传范蠡湖。
梳妆台下菱米熟,暖风吹香香有无。
幽魂髣髴不可见,两岸桔槔声历乱。
须臾愁月效眉颦,还似入宫初掩面。
丈夫宁涤临邛器,忍以朱颜博富贵。
伯图亦似有良谟,何必女戎滋讪詈。
嗟嗟少伯如可起,应悔当年失策矣。
冶思间情一望深,倚棹徘徊夜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