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生土,如人得本元。
青龙精是汞,白虎水为铅。
悟者子投母,迷应地是天。
将来物外客,个个补丹田。
万物皆生土,如人得本元。
青龙精是汞,白虎水为铅。
悟者子投母,迷应地是天。
将来物外客,个个补丹田。
这首诗蕴含着道家养生和修炼思想,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修炼之道。开篇“万物皆生土,如人得本元”表明万物都来源于大地,而人亦应寻求自己的根本,即返璞归真。紧接着,“青龙精是汞,白虎水为铅”则是用道家丹鼎中的术语来比喻修炼过程,其中青龙与白虎分别象征着阳刚之气和阴柔之性,这两者在修炼中需相辅相成,以达到阴阳调和。
“悟者子投母,迷应地是天”则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顺应。这里的“悟者”指的是那些懂得道理的人,他们能够认识到万物皆有其母,即自然规律,而“迷应地是天”则意味着对于不明事理的人来说,自然界便是他们的世界,因此他们应当顺应自然。
最后,“将来物外客,个个补丹田”表达了修炼者对内在真气的追求与修养。这里“物外客”指的是超脱世俗尘埃,而“个个补丹田”则强调每个人都应当通过修炼来充实自己的丹田,即内在生命之源。
整首诗以自然哲学为依托,阐述了道家对于生命本原、宇宙秩序以及个人修养的理解和追求。
苧罗山下女,时来挥鬻薪。
扬蛾吴宫里,羞杀馆娃人。
子胥没金匮,笑与龙逢邻。
哀哉怀九子,螳螂感其亲。
昏冥黄雀言,饮马长江滨。
五湖浮越兵,绿水旌旗明。
英雄轼蛙主,壮气吞鲵鲸。
君子被兕甲,白日围孤城。
青山动鼙鼓,玉殿欻然惊。
鹿洲与豨巷,台榭为之倾。
吴王耀素甲,叱咤黄池盟。
归栖秦馀杭,始忆公孙情。
伏剑五胜衣,千古为悲辛。
迢遥长洲苑,忽与会稽并。
范蠡鸟喙去,仲尼雅琴行。
嗟此鸡狗辈,功德非峥嵘。
句践亦巳矣,海内留空名。
至今二君冢,春风野人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