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早秋夜坐》
《早秋夜坐》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微凉砧满城,林下石床平。

发岂无端白,诗须出世清。

邻僧同树影,砌月浸蛩声。

独自更深坐,无人知此情。

(0)
注释
微凉:形容秋天的凉意。
砧:捣衣石或捣衣棒。
满城:遍布全城。
林下:树林之下。
石床平:石制床面平整。
发:头发。
无端:无缘无故。
白:变白。
诗须出世清:写诗应追求超脱世俗的清净。
出世:超脱尘世。
清:清澈。
邻僧:隔壁的僧人。
同树影:共享树荫。
砌月:台阶上的月亮。
浸蛩声:月光洗涤着蟋蟀的叫声。
独自:独自一人。
更深坐:深夜坐着。
无人知:无人理解。
此情:这种情感。
翻译
秋意渐浓,全城都能听到捣衣的声音,树林下的石床显得格外平坦。
头发无故地变白,写诗时追求的应是超脱尘世的清澈心境。
邻居的僧人共享着树荫,台阶上的月光洗涤着蟋蟀的鸣叫声。
我独自在深夜坐着,这份情感却无人能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早秋夜晚场景,诗人独自坐在林下石床上,感受着微凉的空气和砧声。"发岂无端白,诗须出世清"表达了诗人追求诗歌纯净超脱俗世的情怀。"邻僧同树影,砌月浸蛩声"则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佛教禅意融合的画面,夜晚的寂静中,只有蛩鸣声和月光伴随,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最后两句"独自更深坐,无人知此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泊,他享受着这种无人理解的情感状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禅意的渗透,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洁净的诗歌境界。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天香·其一清和即事用景覃韵

过了蚕眠,又看桐乳,小园春意初寂。

浴佛西庵,放生东寺,信步东西閒适。

竹林煨笋,新火就、石间敲击。

倩妇移瓜,催儿理钓,课童收麦。佛桑载来远驿。

记饥驱、蛮江行役。今日绕阑红处,閒身岸帻。

便约邻翁快饮,向老瓦、盆中泻香液。

入馔银鲥,腻膏鲜滴。

(0)

凤凰台上忆吹箫

婢秀春风,人娇暮雨,恰宜联咏箫楼。

看黄花九字,韵语千秋。

况值催诗雨过,蕉阴细、翠扑帘钩。

低窗下,新花片石,位置清幽。风流。

安笺浴砚,尽蝶思莺情,信意雕锼。

更徵书隶事,笑覆茶瓯。

学取鸣春二鸟,秾芳里、宛转相酬。

应差胜,赠香遗镜,两地绸缪。

(0)

后秋兴八首八月初二日闻警而作·其六

吴侬看镜约梳头,野老壶浆洁早秋。

小队谁教投刃去,胡兵翻为倒戈愁。

争言残羯同江鼠,忍见遗黎逐海鸥。

京口偏师初破竹,荡船木柿下苏州。

(0)

楚江旅怀

薄暮过潇湘,秋空楚水长。

黄芦千里月,红树万山霜。

客梦悬双阙,乡心逐五羊。

羁情谁与晤,劳者若为伤。

(0)

颜乐亭三首·其一

千秋颜乐许谁寻,亭址依然废井阴。

看尽浮云无一片,只留明月在中心。

(0)

课儿

摇落溪山欲暮时,軥辀声里雾迷迷。

手中残卷堪延我,篷底烧灯旋课儿。

自古箕裘谁不忝,浮生伎俩总如斯。

私情未敢祈天运,笑咏柴桑觅栗诗。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