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岸簇青莎,同亭枕碧波。
野云连树密,春水过田多。
村女坭侵骭,郊童雨满蓑。
不知农作苦,群唱插秧歌。
古岸簇青莎,同亭枕碧波。
野云连树密,春水过田多。
村女坭侵骭,郊童雨满蓑。
不知农作苦,群唱插秧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日图景。首联“古岸簇青莎,同亭枕碧波”以“簇”和“枕”两个动词,形象地展现了岸边青草丛生、亭子依偎碧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颔联“野云连树密,春水过田多”通过“连”和“过”两个动词,描绘了云雾缭绕、树木茂密以及春水泛滥、淹没农田的场景,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颈联“村女坭侵骭,郊童雨满蓑”则转向对人物的描写,通过“侵”和“满”两个动词,刻画了村女在泥泞中劳作、郊童在雨中嬉戏的情景,既表现了劳动的艰辛,也体现了孩童的天真无邪。尾联“不知农作苦,群唱插秧歌”以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农人虽然劳作辛苦,但依然乐观向上,以歌唱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展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梅雨濯江干,江风细吐寒。
红亭一杯酒,惨无宾主欢。
天风吹子堕,倏忽送子还。
游踪如电影,闪烁太无端。
子曰为官苦,予嗟行路难。
各自相慰劳,言言沁肺肝。
与子如林鸟,升沉各羽翰。
别子如湍水,东西异波澜。
何如一合并,白首臭春兰。
萍散有时聚,云老终还山。
江头风日雨,容易彫朱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