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槛槛出北口,马垂两耳牛昂首。
行人莫说牛力强,牛角可垂垂已久。
大车槛槛出北口,马垂两耳牛昂首。
行人莫说牛力强,牛角可垂垂已久。
这首元代诗人潘伯脩的《大车》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大车出行的场景,通过马和牛的不同表现,以及行人的观察,展现了劳动人民在运输过程中的辛劳与坚韧。
“大车槛槛出北口”,开篇以“槛槛”之声描绘出大车缓缓驶出北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沉稳而略带沉重的氛围。“马垂两耳牛昂首”,接着通过马与牛的不同姿态,形象地展示了它们在运输重物时的反应,马似乎显得疲惫,垂下双耳,而牛则高昂着头,表现出一种不屈的意志。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动物对劳动的适应性,也暗含了对人力与畜力在劳动中角色的思考。
“行人莫说牛力强,牛角可垂垂已久。”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慨,他告诫人们不要轻易评价牛的力量,因为牛在长时间的劳作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毅力,是值得尊敬的。这里的“牛角可垂垂已久”不仅是对牛体力的赞美,也是对所有参与艰苦劳动者的颂扬,强调了劳动精神的崇高与伟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车出行这一日常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与美好,也蕴含了对劳动者坚韧不拔精神的深深敬意,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乘桴默契。便休休倦役,结茅归里。
一任貔貅威镇,虎韬熊略,旌麾争起。赳赳成何济。
只赢得、玉颜先弊。覆手一场空,过眼繁华虚矣。
争似乐然从己。赏花浓上苑,鱼游春水。
满泛红潮美。且郁陶襟怀,青门歌吹。醉卧东风里。
看隋堤柳摇金蕊。放适簪缨,乱铺苍翠。
浙江江路杳。苍茫自叹,南飞鸟鸟。
故国回头,梦里青山吟绕。
手把一麾南去,道不比、八州常调。君莫笑。
南楼苦要,胡床舒啸。休扰。
归去扁舟,若比似陶朱,尚犹年少。
飞泳虽殊,友义固应明了。
拟览九江秀色,谁凄断、关河残照。霜月晓。
去去眼中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