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山公醉不归,李园水竹尚依稀。
钿车疾取春莺唱,铁笛潜惊宿鸟飞。
昔把蟹螯同酒盏,今持马策叩城扉。
溪头一片无情月,偏照愁人泪满衣。
曾与山公醉不归,李园水竹尚依稀。
钿车疾取春莺唱,铁笛潜惊宿鸟飞。
昔把蟹螯同酒盏,今持马策叩城扉。
溪头一片无情月,偏照愁人泪满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与友共度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中孤独感受月色的哀愁。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他对过往美好的留恋。
"曾与山公醉不归,李园水竹尚依稀。"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过去与朋友在山中畅饮,不知归期,如今虽已离去,但李园的水波和竹影还历历在目,显示出对过往生活的深刻怀念。
"钿车疾取春莺唱,铁笛潜惊宿鸟飞。" 钿车即华丽的马车,这里用以形容朋友离去的迅速和急促;春莺指春天的燕子,其歌声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活力;而铁笛则是军中用的乐器,潜惊宿鸟则是突然惊起栖息在树上的鸟儿,这两句描绘了急促的生活变迁和自然界的动荡不安。
"昔把蟹螯同酒盏,今持马策叩城扉。" 昔日与朋友共饮美酒,现在却独自一人拿着马鞭敲打城门,这两句反映出从欢乐聚会到孤独求见的巨大反差。
"溪头一片无情月,偏照愁人泪满衣。" 这最后两句诗中,无情的明月照在溪边,只增添了诗人的愁绪,让他潸然泪下,泪水湿透了衣衫。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孤寂与哀愁的流露。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记忆中的美好时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岁月变迁的无限感慨。
大哉孔圣之言,哀乐相生不可见,倾耳听之不可闻。
不见乃真见,不闻乃真闻。
子夏虽曰敢不承,实莫之承终于昏,误认有子为师道。
曾子觉虽小,而悟孔圣之皓皓。
濯之暴之觉之亏,即濯即暴无不妙。
子思孟子亦近之,惜乎小觉而大非,其言多害道。
二子名声满天下,指其非者何其少,滋惑后学何时了。
安得朝家专主孔圣言,尽削异说明大道。
比一二十年觉者寝寝多,几二百人其天乎。
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
君子不必相与言,虽在畎亩之中,默然即圣无他巧。
大哉孔圣之至言,罔极之德何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