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迹走尘途,禅林少禅客。
我来宿方丈,但爱秋月白。
夜分始就寝,万籁同一默。
清辉满纱幌,归梦徒反侧。
木鱼虽无心,琅琅动吾息。
尘迹走尘途,禅林少禅客。
我来宿方丈,但爱秋月白。
夜分始就寝,万籁同一默。
清辉满纱幌,归梦徒反侧。
木鱼虽无心,琅琅动吾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景德寺方丈室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清寂。首句“尘迹走尘途”,仿佛是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感慨,他远离尘嚣,踏入了禅林,寻找内心的平静。接着,“禅林少禅客”一句,既是对环境的描述,也暗含着对真正修行者的稀少的感慨。
“我来宿方丈,但爱秋月白。”诗人来到这方丈室,独爱那皎洁的秋月之光,这里的“但”字强调了诗人对月光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月光下静谧氛围的向往和追求。
“夜分始就寝,万籁同一默。”夜深人静之时,诗人方才安寝,此时四周万籁俱寂,一片静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这里通过对比“始就寝”与“万籁同一默”,突出了夜晚的寂静与内心的平和。
“清辉满纱幌,归梦徒反侧。”月光透过纱帐,洒满了整个房间,而诗人却在梦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里或许是在表达诗人虽然身处静谧之中,内心却因某种思绪或情感而无法真正放松,渴望在梦中得到解脱。
最后一句“木鱼虽无心,琅琅动吾息。”以木鱼的声音作为结尾,木鱼本是佛教仪式中的工具,常用于提醒僧众念经修行。在这里,木鱼的声音虽无心,却触动了诗人的内心,引发了他的思考与感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追求与体验,以及在静谧环境中对自我内心的探索与反思。
将军戈甲从天下,丞相旌旗匝地来。
堪笑怒螳犹强臂,不知蛰户欲惊雷。
咄嗟武相深冤洗,指顾山东逆境开。
吏部声名千古在,段碑何处卧苍苔。
夜久烛花暗,仙翁醉、丰颊缕红霞。
正三行钿袖,一声金缕,卷茵停舞,侧火分茶。
笑盈盈,溅汤温翠碗,折印启缃纱。
玉笋缓摇,云头初起,竹龙停战,雨脚微斜。
清风生两腋,尘埃尽,留白雪、长黄芽。
解使芝眉长秀,潘鬓休华。
想行宫异日,衮衣寒夜,小团分赐,新样金花。
还记玉麟春色,曾在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