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客怜吾弟,离愁有阿兄。
久无鸿雁信,空听鹡鸰声。
岁月三秋晚,寒温两地情。
山斋长寂寞,日日计归程。
远客怜吾弟,离愁有阿兄。
久无鸿雁信,空听鹡鸰声。
岁月三秋晚,寒温两地情。
山斋长寂寞,日日计归程。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熥所作的《怀惟起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兄弟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与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首联“远客怜吾弟,离愁有阿兄”,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兄弟间的深情厚谊。诗人以“远客”自喻,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身处异地的孤独感,同时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怜”字流露出对弟弟的关爱与牵挂,“离愁”则直接点出了因分离而产生的愁绪,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颔联“久无鸿雁信,空听鹡鸰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念之情。鸿雁传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象征手法,代表了远方的消息与联系。然而,在漫长的等待中,诗人却只能听到鹡鸰鸟的鸣叫声,这既是一种自然界的声响,也暗含着对弟弟音讯的渴望与期盼。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期待。
颈联“岁月三秋晚,寒温两地情”,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距离结合在一起,强调了思念的持久与深沉。三秋晚不仅指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漫长,而“寒温两地情”则体现了诗人对弟弟生活境况的关心与担忧,以及对两地相隔的无奈与感慨。
尾联“山斋长寂寞,日日计归程”,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团聚的渴望。山斋的“寂寞”不仅是环境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日复一日地计算归程,既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兄弟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与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对团聚的渴望。
我忆年才十五六,寻春几涉罗浮麓。
艳杏夭桃簇晓红,金芝瑶草和烟绿。
有时直上朱明巅,目穷溟渤隘八埏。
閒呼羽客酌云液,兴来落笔诗千篇。
偶然名入丹桂籍,西风吹上珠江船。
便从岭海访吴楚,遍览衡岱穷幽燕。
鹓班簉羽凡几载,宦途又向西南改。
山云溪月想当年,彷佛图中见精采。
芙蓉削出天外峰,渔舟帖帖湖涵空。
芳松新柳各生态,依然桃杏争春红。
三茅此去谅不远,精脉应与罗浮通。
是谁卜筑青岩下,尚书犹子今曹公。
曹公平昔最知已,十载京华多气义。
外台邂逅又同官,聚首论心欲忘寐。
与君同是倦游人,千里家山入梦频。
安得王维辋川笔,为我添入罗浮春。
《湖山春意图》【明·陈政】我忆年才十五六,寻春几涉罗浮麓。艳杏夭桃簇晓红,金芝瑶草和烟绿。有时直上朱明巅,目穷溟渤隘八埏。閒呼羽客酌云液,兴来落笔诗千篇。偶然名入丹桂籍,西风吹上珠江船。便从岭海访吴楚,遍览衡岱穷幽燕。鹓班簉羽凡几载,宦途又向西南改。山云溪月想当年,彷佛图中见精采。芙蓉削出天外峰,渔舟帖帖湖涵空。芳松新柳各生态,依然桃杏争春红。三茅此去谅不远,精脉应与罗浮通。是谁卜筑青岩下,尚书犹子今曹公。曹公平昔最知已,十载京华多气义。外台邂逅又同官,聚首论心欲忘寐。与君同是倦游人,千里家山入梦频。安得王维辋川笔,为我添入罗浮春。
https://shici.929r.com/shici/jzX31tnN.html
青松如秧针,植在山之蹊。
岂惟娱心目,岁寒以为期。
未饱雨露恩,那识栋梁姿。
蓬蒿塞三径,埋没谁复知。
秋风陨百草,秀色不少衰。
虽然咫尺根,已见佳种奇。
君看二十年,腰大数十围。
雪霜挺坚操,云汉擎高枝。
时有白鹤来,凡鸟那堪栖。
兔丝与凌霄,冉冉相附依。
青松本贞固,不逐众物移。
大器固晚成,何用嫌暮迟。
愿言坚汝节,黾勉待岁时。
邯郸城中侠少年,从来意气凌云烟。
拂拭琴樽拟文士,飘扬剑佩比神仙。
交游洛下三千客,讵念城南二顷田。
心知象纬时常玩,手展龙韬夜自研。
曾习春秋鱼丽阵,兼通风后握机篇。
未能报国心先许,不遇轻生意已捐。
黄金祗为酬知己,赤骥将来猎酒泉。
席上弦歌教出塞,室中图画尽三边。
鸣笳每愤边戎入,折戟常轻汉将权。
安得一悬金印出,长驱万里勒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