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可跏趺瀑可听,际天缭白更萦青。
江山藉助兴不浅,意匠纵横笔有灵。
曲栈人行秋瑟瑟,精蓝僧定月惺惺。
披吟省识非无李,揽取閒云席上停。
石可跏趺瀑可听,际天缭白更萦青。
江山藉助兴不浅,意匠纵横笔有灵。
曲栈人行秋瑟瑟,精蓝僧定月惺惺。
披吟省识非无李,揽取閒云席上停。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之美。首句“石可跏趺瀑可听”,既点明了观景的姿态,也暗示了静心聆听自然之音的意境。接着,“际天缭白更萦青”一句,通过“缭”和“萦”的动词运用,形象地描绘出白云环绕山峰、青翠欲滴的景象,展现出山川的广阔与层次感。
“江山藉助兴不浅”一句,表达了江山美景激发了诗人深沉的情感,而“意匠纵横笔有灵”则揭示了诗人创作时的灵感与才华横溢,将心中的情感与外界的景致完美融合。接下来,“曲栈人行秋瑟瑟,精蓝僧定月惺惺”两句,分别描绘了秋季栈道上行人脚步声与僧人在月光下禅定的场景,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最后,“披吟省识非无李,揽取閒云席上停”两句,借用了“李”字,可能暗指唐代诗人李白,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追求。
沿溯石濑傍,十磴突平地。
本谓入山深,那知出山易。
旋螺结湫顶,步武一茅亭。
俯看墙外陇,郁郁黄云平。
落日满丽谯,粉堞尤羃历。
箫鼓发丛祠,野火起枯柏。
兴尽欲下来,曲水弄余晖。
忽过金粟岭,天香逗人衣。
孝武帝时有东方生,长九尺余。
月请一囊粟,不能并侏儒。
用奇钓上闻,待诏始离公车。
射覆多巧中,往往解上颐。
舌折郭舍人,戟止馆陶儿。
拔剑割伏肉,殿上或小遗。
怪哉辨秦狱,驺牙表降夷。
歌郑必终雅,为谀不废直。
偶尔乞大官,无官意亦得。
上赐颇不赀,梁肉金钱帛。
悉送宛若家,相与行交接。
海鸥一世主,儿戏诸王公。
首阳呼为拙,柱下始云工。
宁学公孙丞相,脱粟不令舂。
厨车载渭桥,巫蛊满东宫。
挥手谢世人,竦身白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