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郎天下才,著作日不休。
如叩海人居,一券万金酬。
错落多夜光,鱼目非所忧。
仰窥二都阈,恍与六代游。
麈尾有真铨,清言凌素秋。
芥彼区中士,释我薄书邮。
割荣差为力,挫名方乃优。
屠郎天下才,著作日不休。
如叩海人居,一券万金酬。
错落多夜光,鱼目非所忧。
仰窥二都阈,恍与六代游。
麈尾有真铨,清言凌素秋。
芥彼区中士,释我薄书邮。
割荣差为力,挫名方乃优。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末五子篇(其三)屠仪部隆》。诗中以屠郎的才华和勤奋著作为切入点,描绘了其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首句“屠郎天下才,著作日不休”赞美屠郎才华横溢,每天都在不停地创作。接着,“如叩海人居,一券万金酬”运用比喻手法,将屠郎的著作比作敲击深海居民,以象征其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力,即使付出万金也难以衡量其价值。
“错落多夜光,鱼目非所忧”进一步强调屠郎作品的光芒四射,即便在众多作品中也能轻易辨识出其独特之处,无需担心被鱼目混珠。这表明屠郎的作品质量上乘,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仰窥二都阈,恍与六代游”则表达了屠郎作品的广泛影响力,仿佛能够跨越时空,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都城,与历史上的文人雅士一同游历。这不仅展现了屠郎作品的历史深度,也体现了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麈尾有真铨,清言凌素秋”通过描述屠郎在文学创作中的高超技艺和清雅言辞,将其比作麈尾(一种古代文人的扇子),在秋天的清风中显得格外高洁。这既是对屠郎个人品格的赞美,也是对其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最后,“芥彼区中士,释我薄书邮。割荣差为力,挫名方乃优”表达了屠郎作品对于普通文人和官场人士的影响。他的作品如同一把解忧的钥匙,帮助人们摆脱繁琐的文书工作,同时也揭示了他愿意牺牲个人荣誉,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和艺术成就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屠郎才华、勤奋、作品价值以及其对社会影响的描绘,展现了王世贞对屠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三峰倚太虚,四岳境难如。
云向中方起,人归绝顶居。
道全忘世态,诗必答天书。
不待辞荣去,还应笑二疏。
金口亲除向锦川,一般监郡最荣迁。
从来才已欺鹦鹉,此去冤应雪杜鹃。
迎接僧携筇竹杖,歌谣民写浣花笺。
移风定不妨吟笑,绝唱宜磨玉垒镌。
山河仗忠信,尽室去安然。
白浪为行路,红旗认坐船。
禹门辞有燕,隋柳到无蝉。
岂羡乘槎客,风流载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