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长安、一囊书剑,匆匆几度寒暑。
忧来何事堪消遣,托意麝煤琼楮。乡梦苦。
记每到、愁时但恨风和雨。凄悽楚楚。
算零落天涯,二三知己,便足慰羁旅。
梁园暮,蓦地闻君才富。吟怀澄澈如许。
邹枚韵事今安在,碌碌大都尘土。君记取。
看寂寞、当时谁是骚坛主。英华含咀。
喜风雅今存,阿龙年少,可许共挥麈。
望长安、一囊书剑,匆匆几度寒暑。
忧来何事堪消遣,托意麝煤琼楮。乡梦苦。
记每到、愁时但恨风和雨。凄悽楚楚。
算零落天涯,二三知己,便足慰羁旅。
梁园暮,蓦地闻君才富。吟怀澄澈如许。
邹枚韵事今安在,碌碌大都尘土。君记取。
看寂寞、当时谁是骚坛主。英华含咀。
喜风雅今存,阿龙年少,可许共挥麈。
这首诗名为《陂塘柳·与李古馀》,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王易。诗人以望向长安的感慨开篇,描绘了一位携书带剑的游子,历经寒暑,满腹忧愁。他借书写和梦境寄托情感,感叹风雨中的漂泊之苦,庆幸有两三知己相伴,足以慰藉旅途的孤独。
接着,诗人回忆梁园(汉代名胜)的繁华,对比现实中的碌碌尘世,感叹才华如李古馀者如今却寂寥无声,曾经的文坛领袖已成往事。最后,诗人欣喜于风雅传统犹存,期待能与李古馀这样的才子一同品评诗文,共享风雅之乐。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漂泊之感,又有对文人风骨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年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
钱塘西湖吾旧游,每游只为湖山留。
欲将胜槩入登览,泉石琐琐何烦求。
古来英雄远莫见,往事寂寞谁复收。
知君平生好奇观,结楼却在西湖头。
山南山北竞萧爽,四时佳气常如秋。
平波直与天上下,众峰不共云沉浮。
此邦富庶甲西浙,湖山宴赏无时休。
纷纷尽日逐歌舞,安知中有万古愁。
丈夫不作少年事,与君买醉登兹楼。
冰解水柔三月节,万顷桃花泛红雪。
东风不动昼冥冥,雷雨交飞电蛇掣。
中有文鲤作龙姿,金鳞六六含光辉。
十载沙泥困头角,此时直向龙门飞。
龙门西望如削壁,浪珠溅沫苔花湿。
天池更在龙门颠,万仞一跃才咫尺。
昔年湖海匹凡鳞,而今化作真龙身。
上天下地倒洪澍,万物枯槁皆回春。
吴君此画千金价,画笔虽真亦是假。
君家双璧照清波,乃是天池化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