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髻畔有遗琼,却傍秋风草上生。
莫为投桃浪相报,贞心须待月华明。
湘妃髻畔有遗琼,却傍秋风草上生。
莫为投桃浪相报,贞心须待月华明。
这首诗以“秋华十咏次如山(其三)玉簪”为题,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邵宝,字国贤,号遵岩,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诗中以“湘妃髻畔有遗琼,却傍秋风草上生”开篇,巧妙地将古代传说中的湘妃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赋予了玉簪以神秘而美丽的意象。湘妃,传说中舜帝的两位妃子,因哀伤舜帝去世而化为湘水之神,其形象常与纯洁、哀愁相联系。此处“遗琼”即指湘妃留下的珍贵之物,象征着高洁与美好。而“却傍秋风草上生”,则描绘了一幅在秋风中草木凋零的背景下,玉簪如同顽强的生命力一般,从草丛中悄然生长的画面,寓意坚韧不拔的精神。
接下来,“莫为投桃浪相报,贞心须待月华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运用了“投桃报李”的典故,比喻以善行回报善行。然而诗人在此处却提出不同的见解,认为不应仅仅因为善行而期待等价的回报,真正的贞心应当像月亮一样,在光明中展现其纯粹与坚定。这里的“月华明”不仅指自然界的月光,更象征着道德的光辉、内心的纯净以及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对生命坚韧精神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道德与内心纯净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