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北岸声咿哑,东邻西邻踏水车。
车轮风生雷转轴,平地雪寒生浪花。
借问老农何太苦,低头欲语还咨嗟。
前月有雨田未耘,非其种者纷如麻。
县吏捉人应差役,令严岂得营私家。
况当今月滴雨无,陂塘之水争喧哗。
虽如抱瓮沃焦釜,蹄涔岂足供泥沙。
语罢踏车车转急,田水何如汗流湿。
老妻贷谷犹未归,力疾无奈吞声泣。
南岸北岸声咿哑,东邻西邻踏水车。
车轮风生雷转轴,平地雪寒生浪花。
借问老农何太苦,低头欲语还咨嗟。
前月有雨田未耘,非其种者纷如麻。
县吏捉人应差役,令严岂得营私家。
况当今月滴雨无,陂塘之水争喧哗。
虽如抱瓮沃焦釜,蹄涔岂足供泥沙。
语罢踏车车转急,田水何如汗流湿。
老妻贷谷犹未归,力疾无奈吞声泣。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踏车行》描绘了农村劳动者艰辛劳作的情景。首句“南岸北岸声咿哑,东邻西邻踏水车”以生动的音响效果,展示了村民们在田间灌溉时忙碌的身影,水车转动的声音回荡在村庄四周。接着,“车轮风生雷转轴,平地雪寒生浪花”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水车在疾风中转动,如同雷鸣般震撼,激起的水花仿佛冬日里的浪花。
诗中通过“借问老农何太苦”一句,表达了对农夫辛勤劳作的同情,他们尽管低头欲言,却又满腹哀叹。接下来的诗句揭示了农民的困境,田地未耕,杂草丛生,官府催逼差役,无法顾及自家田地。即便天不下雨,他们仍需依赖有限的水源,犹如“抱瓮沃焦釜”,暗示资源匮乏。
最后,诗人描绘了农夫们疲惫不堪,妻子借贷粮食未归,只能强忍痛苦,无声哭泣的场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明朝农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圣主乐忠谏,曲从如转圜。
玉色粹阳春,至仁生自然。
所惭群臣愚,无以称开延。
贱生何为者,侧足青规前。
顽石不可鍊,安能补高天。
狂简昧大体,所依官长贤。
有如骖之靷,左右随周旋。
庶几助山甫,衮职无尤愆。
缅思老成人,阻亲函丈筵。
岂不寸心劳,动为缠徽牵。
何当执寿卮,跪起得差肩。
相顾藐无期,瞻望徒悁悁。
朝来风雨歇,春意漠然收。
去我不辞诀,凭谁能借留。
杓星渐西转,洛水自东流。
曲渚撤华幄,芳园罢彩毬。
雉鸣丘麦秀,蚕起野桑柔。
乱絮天涯满,晴阳草际浮。
已嗟心绪减,况复鬓丝稠。
赖听新翻曲,非为负胜游。
日暖孤台迥,露浓幽径微。
茅斋举白饮,沙溆踏青归。
照水清满眼,穿林香湿衣。
莫言春尚浅,已有杏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