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秣陵感怀·其一》
《秣陵感怀·其一》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芝华采采未疗饥,南国飘零事事非。

烟雨又将春色去,林泉那得白云归。

萧疏素发惭金镜,寂寞青溪吊玉衣。

贫贱每忧知己厌,踟蹰人外对斜晖。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秣陵感怀》之一。全诗以深沉的感慨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南京(秣陵)的复杂心情与人生境遇。

首联“芝华采采未疗饥,南国飘零事事非”开篇即道出了诗人生活的艰难与漂泊不定的状态。芝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希望,但即使如此,也无法解决饥饿的问题,暗示了现实的残酷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南国,指南方地区,这里可能寓含着对故乡的怀念与对当前处境的无奈。

颔联“烟雨又将春色去,林泉那得白云归”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哀愁。烟雨蒙蒙中,春天的景色逐渐消逝,而诗人渴望的宁静山林生活,却难以寻觅到白云的回归,象征着美好愿望的破灭与内心的失落。

颈联“萧疏素发惭金镜,寂寞青溪吊玉衣”则通过个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岁月无情、青春不再的感慨。萧疏的白发在金镜前显得格外刺眼,象征着年华老去;青溪边悼念的玉衣,可能寓含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或是对自身命运的悲叹。

尾联“贫贱每忧知己厌,踟蹰人外对斜晖”收束全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贫贱的生活中,时常担心被知交嫌弃,这种担忧反映了社会地位与人际关系的微妙关系。面对夕阳,诗人或许在思考生命的意义与未来的方向,流露出一种既无奈又充满希望的情绪。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时间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晨发高峣柬丘月渚杨墨池

荒鸡嗥西邻,海霞射东壁。

又携孤剑征,去作点苍客。

高峣亦吾庐,安宁亦予宅。

屏居三十年,宛如故乡陌。

飞屐频登临,披衣数晨夕。

别离今几时,重到感畴昔。

儿童巳长成,宾从尽衰白。

联榻情绸缪,晤语慰衰瘠。

此行拟何为,筋力疲疆场。

少城云思纷,江阳春梦积。

一身四处家,浮生百龄迫。

请为劳者歌,歌罢转愁剧。

(0)

书李前渠藩伯公便面

望尘斗以北,倾盖江之阳。

命驾慰迟暮,倚楼讯行藏。

下榻沉痾失,拥彗端忧忘。

玉藻敷温丽,金薤披玻琅。

沦诗缀四始,逸籀括三苍。

荒经询夏后,汲冢怀周王。

赓皋既旦旦,聆挚何洋洋。

维时首朱夏,迅晷改青阳。

款言移日稷,彦会属辰良。

蒲葵聊短咏,木桃愧申章。

(0)

临江仙.塞上

烽火戍楼明万里,昏昏漠月萧关。

数声羌笛夜漫漫。边愁听不尽,乡泪望潸然。

逢人莫说封侯事,暮云白骨沙寒。

煖河流血几时乾。将军多庙算,不久凯歌还。

(0)

踏莎行.赵氏二子仲典仲礼皆以奇童称仲典十七秋试归病于途死仲礼十九秋试归病于途死二子生时其母梦紫龙入室即飞去人见二子奇特谓必大成皆夭殁异矣

绿柳沙迷,白楼烟袅。莎青花落鹃声杳。

紫龙两两没遥天,双双玄鹤归华表。

子建才高,甘罗年少。论经纶、那有君怀抱。

竟一抔黄土掩英贤,想九原,痛恨乾坤老。

(0)

送梅溪

寒江归去晚,秋树望中疏。

霜没金蟾影,风传玉雁书。

青山依别浦,白发对征车。

相送万馀里,思君入梦初。

(0)

狱中集古十六首.东岩同扉·其十六

空名适自误,寡识冒天刑。

应念投沙客,多愧鲁连生。

感此三叹息,泪满逐臣缨。

白日在青天,为君前致辞。

我本草间人,幸遭圣明时。

投躯寄天下,远为千载期。

一度浙江北,茫然使心悲。

世路成奔峭,万姓危朝霜。

修蛇横洞庭,独坐伤激扬。

六驳食猛虎,剪棘树兰芳。

献书入金阙,著论谈兴亡。

浮云蔽紫闼,虹霓掩天光。

黄金消众口,青蝇遂成冤。

其事竟不就,小节岂足言。

松柏本孤直,虬龙盘古根。

瑶草寒不死,犹怀明主恩。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