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花秋水两相宜,白发于秋更有期。
三十年来无世味,清修除是老僧知。
秋花秋水两相宜,白发于秋更有期。
三十年来无世味,清修除是老僧知。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与人生的哲理。"秋花秋水两相宜",表面上看似赞美秋天的风光,其中“相宜”二字更添一份静谧之美,彷佛在说秋季的花朵和流水是那么地和谐相得,给人以宁静的心境。然而,这种和谐却也掩饰不住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白发于秋更有期"一句,则将时间的脚步带入了诗人的个人经历。白发,象征着岁月的累积和人生的老去;而“于秋”二字,又让这种感觉在秋天更加强烈。在这里,“更有期”可能暗示着对生命终点的期待或者是对未来某种事物的期待,但不论如何,这都是一种宿命的感受。
"三十年来无世味",诗人自述三十年的时光里,他一直与俗世的欲望保持距离。这里的“无”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也隐含着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句“清修除是老僧知”,则是在说这种清净无为的心境,只有长期修行的老僧才能理解。这里的“清修”指的是一种清静无为、远离尘世的生活状态,而“除是老僧知”则强调了这样的心境难以为外人所解,需要通过长时间的修炼和体悟方能达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生命短暂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切体察。
龙眠画马妙入神,貌得唐时马与人。
人通马语默相契,马知人意更相亲。
文皇昔御六龙出,天为圣主产骐驎。
开元马牧蕃盛日,泛驾齧膝谁能驯?
自昔龙驹有天骨,骕骦独起秋轮囷。
西巡不复觞王母,东归政尔惭直臣。
马图流传至汴宋,玉骢紫燕聊前陈。
守文之君保成业,不肯一日开边尘。
遂寘骅骝鼓车下,猛蛟失水无完鳞。
柏台退休亲貌得,画意逮逼曹韩真。
画史才知粉墨趣,学士乃通元化因。
曹韩骨朽伯时死,馀不溪上苕花春。
临摹不得画史意,掩卷愁眉谁与伸?
秋山木落黄楼高,晴光泼眼如银涛。
看君妙句倾琼液,凉州不复夸葡萄。
人生相知一杯酒,千载陈张我何有。
章台走马春意深,莫遣飞霜到蒲柳。
想君一别行路难,留君更醉瓢亭间。
瓢亭梅花好风月,跨鹤重来更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