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未尽小湘来,两岸青山向峡开。
直到羚羊江始放,西江倒捲北江回。
大湘未尽小湘来,两岸青山向峡开。
直到羚羊江始放,西江倒捲北江回。
这首诗描绘了舟行于湘江流域的壮丽景象,以流动的水道和两岸的青山为背景,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动态美与力量感。
首句“大湘未尽小湘来”,巧妙地运用了“大”与“小”的对比,暗示水流的连续性和不断变化的特性。这里的“大湘”与“小湘”并非实指大小不同的两条河流,而是泛指湘江及其支流,形象地描绘了水流从一个区域流向另一个区域的过程,充满了动态感。
次句“两岸青山向峡开”,进一步渲染了舟行时的壮观景象。青山在两岸延绵,仿佛在迎接船只进入峡谷,营造出一种雄伟而神秘的氛围。这里的“开”字,不仅描绘了山势的开阔,也暗含了船只穿越峡谷时的壮志豪情。
第三句“直到羚羊江始放”,将视线引向更远的羚羊江,暗示了旅程的继续和探索的无限可能。羚羊江作为新的目的地,激发了读者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期待。
最后一句“西江倒捲北江回”,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水流的回旋与倒流,赋予了自然现象以生命力和戏剧性。这句话不仅展示了水流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寓意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舟行湘江的独特体验,以及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深邃。它不仅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也是对生命旅程和自然力量的深刻感悟。
我昔先君子,为公义林引。
论儒摘寡要,太史固坐井。
期公非苟知,力行福黎蠢。
螭坳千载逢,凤池一跬近。
独妍当众媸,隐忧触群愠。
颇觉游梁倦,终成吊湘恨。
声名出寒饿,圭组憎薄命。
纶言表厄陈,衮札囊束笋。
传家侈荣渥,尚足破孤愤。
肠折八哀诗,涕堕五君咏。
长歌饯公归,木脱西风劲。
束书辞都门,整棹还苕川。
羁游二十春,寓农安一廛。
家无卓锥地,三挈囊衣迁。
移居古城隅,开门枕漪涟。
容膝居易安,环堵地自偏。
水竹惭履道,风物异平泉。
扫轨谢奔竞,面壁参枯禅。
仰愧此坊名,飞英驰日边。
吾方师老圃,樊须无间然。
何当毕婚嫁,四十在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