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杉乱筱霏晴烟,鸟道盘回出半天。
非徵非商曲声杳,看棋未遇柯山仙。
谁羡红裙侑觞饮,娇歌解博缠头锦。
高杉乱筱霏晴烟,鸟道盘回出半天。
非徵非商曲声杳,看棋未遇柯山仙。
谁羡红裙侑觞饮,娇歌解博缠头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隐士生活图景。首句“高杉乱筱霏晴烟”,以“高杉”、“乱筱”、“霏晴烟”三个意象,营造出山林间雾气缭绕、光线斑驳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鸟道盘回出半天”一句,通过“鸟道”这一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山间小径蜿蜒曲折,仿佛通向云端的奇景,进一步强化了山林的幽深与壮丽。
“非徵非商曲声杳”则转而描写山中隐士的生活情趣,他们弹奏的音乐既非传统音乐中的徵音(宫音)也非商音(角音),而是悠远、空灵,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看棋未遇柯山仙”一句,借围棋游戏,暗示了隐士们在山林中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含着对古代高人隐士的向往与敬仰。
后半部分“谁羡红裙侑觞饮,娇歌解博缠头锦”则转向对山中女子生活的描绘。她们或许以歌舞助兴,以美酒为伴,但这种生活并非外界所追求的繁华与奢华,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展现了一种质朴而自在的生活方式。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这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方式的赞美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山林隐逸生活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隐逸之乐的深刻感悟。
乌洲在桥北,我仆云路迂。
语仆尔何知,彼有高士庐。
问樵得处所,林樾尤扶疏。
脩竹仅万个,古梅非一株。
小畦植蔬果,复有沼可渔。
下马式篱藩,摄袂循庭除。
不闻鸡犬声,茶烟起庖厨。
伊人道义富,岂比山泽臞。
萧然蓬蒿中,尚友泗与洙。
古来连云第,翕赫众竞趋。
渐台暨郿坞,变灭才须臾。
圣门不朽事,乃属陋巷儒。
愿君长保此,是亦颜之徒。
胜负无常数,先观曲直知。
隐然壮吾国,孰敢敌王师。
致讨皆声罪,徂征必有辞。
一言明逆顺,大势决雄雌。
缟素炎图定,包茅霸业基。
后儒喜穿凿,妄意说升陑。
夜境沉沉寂,高城忽四更。
山收霾净尽,月吐魄初生。
已过三通鼓,犹残二尺檠。
始疑千嶂合,徐觉半窗明。
顾兔空留照,荒鸡太少情。
应须烦玉斧,缺处更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