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飞水宿过炎凉,回想来时道路长。
夜月照惊唯吊影,朔风吹断不成行。
人间无处逃矰缴,岁晚何曾饱稻粱。
傥以能鸣免烹杀,系书犹可到衡阳。
云飞水宿过炎凉,回想来时道路长。
夜月照惊唯吊影,朔风吹断不成行。
人间无处逃矰缴,岁晚何曾饱稻粱。
傥以能鸣免烹杀,系书犹可到衡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适所作的《赋孤雁》,通过对孤雁独自飞翔在炎凉世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首句“云飞水宿过炎凉”写孤雁在风雨中漂泊,历经冷暖,暗示了人生的艰辛与无常。次句“回想来时道路长”则勾起了诗人对过去历程的回忆,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夜月照惊唯吊影”描绘了孤雁在夜晚月光下形单影只,内心充满惊惧,形象地刻画了孤独与恐惧。接下来的“朔风吹断不成行”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寒风使雁难以成群,象征着人世间难以找到知音或归宿。
“人间无处逃矰缴,岁晚何曾饱稻粱”揭示了孤雁面临的生存困境,寓意人在世间也难以逃避困难和困厄,即使在晚年也无法得到安稳的生活。最后两句“傥以能鸣免烹杀,系书犹可到衡阳”,孤雁希望能凭借其叫声得以幸免于烹杀,表达了对自由和生存权的渴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之地(衡阳)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孤雁的形象,寓言式地反映了人生的坎坷与追求,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