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相吞吐,磬声出碧粼。
自成宫与角,底辨主和宾。
似矣彭蠡口,居然泗水滨。
东坡笑李渤,盖是特欺人。
风水相吞吐,磬声出碧粼。
自成宫与角,底辨主和宾。
似矣彭蠡口,居然泗水滨。
东坡笑李渤,盖是特欺人。
此诗《韵磬居》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与音乐交融的画面。
首句“风水相吞吐”,以动态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风与水相互交织,吞吐之间展现出一种和谐与力量的结合。接下来,“磬声出碧粼”一句,将视觉与听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碧波荡漾之中传出清脆的磬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给读者带来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自成宫与角,底辨主和宾”两句,运用了音乐术语中的“宫”、“角”等概念,暗示着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更蕴含了一种深邃的音乐之美,让人不由自主地思考其内在的和谐与秩序。这里不仅在描述声音,更是在探讨音乐与宇宙、自然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创造出一种超越个体的和谐。
“似矣彭蠡口,居然泗水滨”两句,通过类比的手法,将眼前的景象与历史上的名胜景观相联系,彭蠡口与泗水滨都是自然与人文交汇之地,诗人在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
最后,“东坡笑李渤,盖是特欺人”一句,引用了苏轼对于李渤“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质疑,以此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真理、不盲从权威的态度。这里的“欺人”并非指他人欺骗自己,而是暗指对事物表象的盲目相信,强调了深入探究、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对真理追求的执着精神,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一卷牛腰,百年鹃泪,翻来揭去如新。
江东孙楚,蕉萃当时,青衫多少销魂。
酹酒花神,愿东风著力,种出情根。
寄语并头人,莫等闲忘却前身。叹水逝光阴。
轮回风火,天涯我亦。沾巾。
床头明月在,算难瞒旧日温存。
梦醒琴尊,只襟上啼痕酒痕。
惹相思挨他今夕黄昏。
暗绿净墙阴暂集,未敛归翼。
料理饥肠待啄,惊回冻羽更寂。
渐广野、冲烟疏着墨。
背郭去、催落斜晖,趁暮云、成阵尽翻侧。
添几许寒色。测测。此时虑乱如积。
况枯木流水多愁惨,情思惟萧瑟。
问望秋蒲柳,谁禁风力。
箭光浪影,景空付伊,背影朝昏堪惜。
春梦醒、繁华收起,堂前幕、旧燕弃掷。
冷蟾夜、南枝尚自觅。剩满地,雪迹霜痕待记。
忆孤村数点凄吟笔。
烟浮翠霭,正萦纡秦路。道是雄关马盘处。
对仙人露掌,缥缈情怀,应识尔、爱听玉泉飞雨。
莲花峰陡峙,百丈崖巉,不怕携筇自来去。
招月玩,把云囊,画稿搜罗,纵一例、荆关摹取。
为泰华、松风写真真,好开卷神移,壮游留住。
渔篷晒月,猎箭响云,相呼正失归侣。
万里玉门心眼,家山在何处。一程风,一程雨。
算减了一程黄雾。怎还把一带高楼,紧紧围住。
关缺剩寒补。不尽秋声,如水乱流去。
最苦夕阳官道,茫然与春遇。干花暝迷旧路。
怕错认那回红树。又唤起湘客吹镫,年少羁旅。
画稿丛残,河山吊影,霣星如雨。哀蝉怨语。
曳残声,过枝去。
嫦娥应悔偷灵药,镜尘海缘愁万缕。
怅碧天雁杳,书空无字,极望霞路。虚伫。云高处。
漫类比龙鸾,巧输鹦鹉。惊弦散羽。断鸿凄唳何许。
商音休聒离人耳,问法曲、今犹记否。
夜风悄送,隔墙鼾响,暗共萤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