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初晴暖不禁,消闲策蹇入山林。
水因穿石归溪缓,鸟为成巢择树深。
负米僧归云外寺,采薪人卧涧边阴。
无穷野色留吟眺,寄傲烟霞有素心。
春雨初晴暖不禁,消闲策蹇入山林。
水因穿石归溪缓,鸟为成巢择树深。
负米僧归云外寺,采薪人卧涧边阴。
无穷野色留吟眺,寄傲烟霞有素心。
这首《山行》描绘了诗人漫步山林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禅意之深。
首句“春雨初晴暖不禁”,开篇即点明时节与天气,春雨过后,空气清新,阳光温暖,却仍带有一丝凉意,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消闲策蹇入山林”,诗人悠闲地骑着驴子,踏入山林之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心情。
“水因穿石归溪缓,鸟为成巢择树深”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水滴穿石的坚韧与缓慢,以及鸟儿筑巢时对栖息地的精心选择,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智慧与和谐。
“负米僧归云外寺,采薪人卧涧边阴”则通过僧人与樵夫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僧人背着米返回高远的寺庙,象征着心灵的归宿;而樵夫在山涧阴凉处休息,则是劳作与休息的平衡,体现了生活的朴素与真实。
最后,“无穷野色留吟眺,寄傲烟霞有素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心境,素心即纯净之心,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愿望。
整体而言,《山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间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今旦病思清,把书坐晴檐。
体舒百息匀,心远万虑恬。
收视等庖郢,妙观到羲炎。
顿忘饥寒苦,但觉中边甜。
习气尚稍稍,自喜良沾沾。
故家东堂书,高架纷悬签。
我时且儿子,气欲俱并兼。
浇著胸次间,政尔意不廉。
此意竟蹉跎,衰迟侵戟髯。
迩来又留滞,郁郁三年淹。
是秋节物高,露白原草沾。
斜河转空阔,夜气方森严。
此日足可惜,黄尘满征襜。
明年会当归,赤米荐白盐。
翻经慰老眼,甘作书蠹潜。
共嘲玄尚白,指笑突不黔。
亦知屠沽儿,羔豚方属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