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苍崖底,蒙泉自我名。
滀涵滋造化,汲引绝亏盈。
碧甃深仍固,朱栏小易成。
慇勤中夜月,长与照澄明。
百尺苍崖底,蒙泉自我名。
滀涵滋造化,汲引绝亏盈。
碧甃深仍固,朱栏小易成。
慇勤中夜月,长与照澄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匿于百尺苍崖之下的清泉,名为“蒙泉”。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泉水的自然滋养之力,以及其在不同状态下的恒定与变化。通过“滀涵”、“汲引”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泉水的流动与循环,体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奥秘。
“碧甃深仍固,朱栏小易成”,这两句则转而描绘了蒙泉堂的建筑特色,碧绿的井壁坚固而深邃,红色的栏杆小巧精致,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和美感。夜晚,一轮明月倾洒而下,照亮了清澈的泉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祥和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蒙泉及其所在建筑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冷入帘帏。西风送、一行旅雁南飞。
碧天如水,去路远趁斜晖。
云外寄书秋浩荡,月中连翼影参差。共依依。
楚江芦岸,霜点毛衣。
秋容三分过半,恰寒砧韵咽,画角声悲。
黄花消息,露华暗满东篱。
山程水程万里,动几处、离人双泪垂。
重阳近,更乱虫声里,良夜何其。
看绽烛花双蒂,吐瓣人刚到。罗帏笑揭声还悄。
悄悄问檀郎,为侬懊恼。漏尽了。怎和衣、枕头歪靠。
忙相抱。檀郎轻笑。试向卿卿道。如年永夜铜壶杳。
听来偏错,故将人搅。未天晓。明朝细和伊表。
深红浅紫,西园路、绿叶扶苏清晓。
水边林下,午醉晨妆,粲粲不知多少。
数百成丛,斜傍石榴花下,开时也随人好。
尽薰风、吹得容光炫耀。倾倒。
任是东西欹侧,只解对、太阳留照。
蒂浅莫簪,色堪夺目,谁共牡丹相较。
须信昆明铜雀,罗生疏植,朩槿如何同调。
甚眼前无奈,轻谈微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