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穹一以默,大化无留停。
七襄虽云粲,犹传捲舌星。
林风起飘忽,欲辨巳无形。
灵均何其愚,陆离纷骚经。
无宁恕醉言,而谓我独醒。
玄穹一以默,大化无留停。
七襄虽云粲,犹传捲舌星。
林风起飘忽,欲辨巳无形。
灵均何其愚,陆离纷骚经。
无宁恕醉言,而谓我独醒。
这首诗《矫志诗(其二)》由明代诗人周应辰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宇宙、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首句“玄穹一以默,大化无留停”描绘了宇宙的寂静与变化的永恒,暗示着自然法则的不可逆转和宇宙运行的神秘莫测。接着,“七襄虽云粲,犹传捲舌星”运用星座的意象,比喻知识的丰富与复杂,同时指出即使知识再丰富,也总有未解之谜,如同星空中被卷舌的星辰,隐秘难寻。
“林风起飘忽,欲辨巳无形”进一步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联系起来,林间的微风吹过,看似简单却难以捕捉其本质,象征着自然界与人类思维之间的距离。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类认识世界局限性的反思。
“灵均何其愚,陆离纷骚经”引用屈原(灵均)的典故,借以探讨智慧与真理的追求。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这里诗人似乎在质疑屈原的执着是否过于愚昧,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困惑与挣扎。
最后,“无宁恕醉言,而谓我独醒”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探索的复杂态度。一方面,诗人认为不应轻易否定他人的观点,即使是醉话也可能包含真知灼见;另一方面,又强调了自己的清醒与独立思考,体现了在追求真理道路上的自我坚持与批判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宇宙、自然、人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真理探索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度反思,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