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高人偏爱竹,常向轩前看未足。
眉山苏子笔如神,洋州老可曾相熟。
东鲁藩垣有卯君,等閒濡染生烟云。
俨然如到嶰谷上,金刀截断苍苍纹。
莫说淇园春雨霁,此君在在增佳致。
帝子啼痕色尚斑,丹阳径造留深意。
三更月上照寒阴,孤稍化出虬龙吟。
世间草木敢相抗,直节清风照古今。
自古高人偏爱竹,常向轩前看未足。
眉山苏子笔如神,洋州老可曾相熟。
东鲁藩垣有卯君,等閒濡染生烟云。
俨然如到嶰谷上,金刀截断苍苍纹。
莫说淇园春雨霁,此君在在增佳致。
帝子啼痕色尚斑,丹阳径造留深意。
三更月上照寒阴,孤稍化出虬龙吟。
世间草木敢相抗,直节清风照古今。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刘珝所作,以“竹”为主题,展现了竹子的高洁与坚韧之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将竹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首先,诗开篇即点明了古人对竹的喜爱,“自古高人偏爱竹”,表达了竹子在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接着,诗人通过“常向轩前看未足”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竹子在人们心中的吸引力,即使站在门前也难以满足对它的欣赏。
接下来,诗人引用了宋代文学家苏轼(眉山苏子)和唐代文学家杜甫(洋州老)的典故,暗示竹子不仅受到古代文人的喜爱,也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源泉。通过“东鲁藩垣有卯君,等闲濡染生烟云”这一句,诗人进一步强调了竹子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如同画师手中的笔墨,能够生发出云雾般的意境。
“俨然如到嶰谷上,金刀截断苍苍纹”则通过想象的手法,描绘了竹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美丽景象,仿佛置身于竹林之中,感受着竹子的自然之美。而“莫说淇园春雨霁,此君在在增佳致”则表达了竹子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增添美感的观点。
最后,“帝子啼痕色尚斑,丹阳径造留深意”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和地理名称,进一步丰富了竹子的形象,赋予其更深的文化内涵。而“三更月上照寒阴,孤稍化出虬龙吟”则通过夜晚月光下的竹影,以及竹梢发出的龙吟之声,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赞美了竹子的自然美,也寓意了高洁、坚韧的人格品质,体现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厚情感和对其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