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持一节向东州,自怪平生欠此游。
胜地百年开雁荡,漏天千古泻龙湫。
云生半岫轻随足,泉落空岩急打头。
却恨昔贤无辙迹,谢公岭上更迟留。
又持一节向东州,自怪平生欠此游。
胜地百年开雁荡,漏天千古泻龙湫。
云生半岫轻随足,泉落空岩急打头。
却恨昔贤无辙迹,谢公岭上更迟留。
这首诗描绘了雁荡山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对历史名人的追思。首句“又持一节向东州”,透露出诗人再次前往东州(此处指雁荡山)的行程,表达了他对这一自然奇观的向往之情。接着,“自怪平生欠此游”一句,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过去未能亲临雁荡山游览的遗憾。
“胜地百年开雁荡,漏天千古泻龙湫”两句,赞美了雁荡山作为胜地的悠久历史和壮观景象。雁荡山的美景仿佛跨越了百年,而那从高处倾泻而下的瀑布,如同千年不息的龙湫,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神奇。
“云生半岫轻随足,泉落空岩急打头”描绘了雁荡山云雾缭绕、泉水奔腾的生动画面。云雾在山间轻盈飘动,仿佛跟随行人的脚步;而清澈的泉水则从高耸的岩石上飞速落下,击打在前方,形成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
最后,“却恨昔贤无辙迹,谢公岭上更迟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名人的怀念。他遗憾自己未能在谢灵运(字公义,后世称谢公)曾经留下足迹的谢公岭上停留更久,以期能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雁荡山的魅力。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雁荡山美景的热爱,也寄托了他对古代文人雅士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雁荡山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