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道霜应落,宁知雁已飞。
寒空千响咽,独夜一灯微。
到我门前水,逢人月下机。
莫因无字去,须得有书归。
只道霜应落,宁知雁已飞。
寒空千响咽,独夜一灯微。
到我门前水,逢人月下机。
莫因无字去,须得有书归。
这首诗《闻雁》由清代诗人宋湘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夜晚听到大雁南飞时的景象与感受。
首句“只道霜应落”,诗人以平和的语气开始,似乎在不经意间提及秋天的霜降,预示着季节的更替。接着,“宁知雁已飞”一句转折,表达出意外发现大雁南迁的情景,流露出一种惊喜与感慨。大雁的飞行不仅打破了宁静,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寒空千响咽”描绘了天空中大雁飞行时的声音,仿佛是千百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却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沉闷,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略带凄凉的氛围。“独夜一灯微”则将视角转向地面,夜色中的孤灯显得格外渺小,与高空中飞行的大雁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寂静的主题。
“到我门前水,逢人月下机”这两句转而描写自然界的景象,水面上倒映着月光,如同人在月下忙碌的场景,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节奏。这里的“水”与“机”分别象征着自然与人类活动,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和谐共存的思考。
最后,“莫因无字去,须得有书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字与知识的重视,同时也蕴含着对远方与未来的期待。这里的“无字”与“有书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对现实与理想的反思,也是对追求知识与智慧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生活与情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秋夜图景,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相互交融的体现,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