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至泰阳村得家信二首·其二》
《回至泰阳村得家信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桂隐闻知得雨来,榴花应对竹光开。

归家早见南湖月,饮水犹胜举酒杯。

(0)
翻译
桂花丛中隐约听到下雨的消息,石榴花似乎在迎接竹林中的光影。
回家的路上,就能看见南湖的明月升起,喝水的感觉比举杯饮酒还要畅快。
注释
桂:桂花。
隐:隐约。
闻知:听到。
得雨:下雨。
来:到来。
榴花:石榴花。
应:响应,配合。
对:面对,迎接。
竹光:竹林中的光影。
归家:回家。
早见:早早看到。
南湖月:南湖的月亮。
饮水:喝水。
犹胜:还胜过,更胜于。
举酒杯:举起酒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镈的作品,名为《回至泰阳村得家信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收到家书后的心境和情感变化。

"桂隐闻知得雨来":这里用“桂隐”指代家乡,因为古人常以桂花比喻家园的清香与温馨。桂花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芬芳,意味着诗人收到家信后心情的舒畅。

"榴花应对竹光开":榴花(石榴花)常用来比喻繁华和热闹,而“竹光”则象征清幽。这里表达了家乡自然景物在春雨后的生机勃勃,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传达了他对家园的深情。

"归家早见南湖月":诗人急切希望回家,与家乡美丽的夜色相会。这里的“南湖月”代表着诗人心中温馨而安静的家园景象。

"饮水犹胜举酒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清廉与淡泊。即便是简单的饮水,也比不上回家后那份纯净和满足,远胜过豪饮美酒。这也反映出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以及对物质享乐的超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收到家书后急切希望回家的心情,以及他对家乡深厚的感情。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玉茗花二首·其一

佳园昨夜变春容,清晓惊开玉一丛。

素质定欺云液白,浅妆羞退鹤翎红。

似闻金谷初无种,欲画鹅溪恐未工。

底事馀花避三舍,孤高元有史君风。

(0)

题文与可画竹

我昔居西园,手植竹数个。

凛然如德友,节行不敢破。

朝吟玩霜枝,夜闻萧瑟清。

风吹一旦忽不见,似觉尘土污人衣。

朅来翠云麓,日唯见山不见竹。

虽云山气日夕佳,尚恐无竹令人俗。

昨得与可画,自归尘壁挂。

门开风动之,如枉故人驾。

对山看画信不恶,何人更觅扬州鹤。

(0)

青山有恨花初谢,流水无言草自春。

(0)

拙颂奉别知事颐首兼云堂诸禅众

七年林下冷相依,自愧铅刀利同微。

聚散莫云千里远,轮天一月共同晖。

(0)

春晴

瞥然飞过谁家燕,蓦地香来甚处花。

深院日长无个事,一瓶春水自煎茶。

(0)

经樊川怀杜牧之

杜曲树连苍翠外,终南云暗有无中。

清诗妙句空贻后,不见樊川一老翁。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