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宁教裨灶知,忧时未用苦吟诗。
一官江海归何日,满目流亡念在兹。
竹木劳人怜我拙,斗钟为德恐君疲。
长堤障水无穷利,远迹涂山问导师。
天道宁教裨灶知,忧时未用苦吟诗。
一官江海归何日,满目流亡念在兹。
竹木劳人怜我拙,斗钟为德恐君疲。
长堤障水无穷利,远迹涂山问导师。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沈瑜庆所作,名为《答冯梦华太守次冯庵原韵》。诗人以天道不显而人间疾苦为背景,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感慨。首句“天道宁教裨灶知”暗示了世事难料,连天道都不愿让普通人理解,暗指时局动荡。接着,“忧时未用苦吟诗”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深深忧虑,认为吟诗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一官江海归何日”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迷茫,不知何时能从江海般的官场中抽身而退。他关注着“满目流亡”,流露出对百姓苦难的同情。“竹木劳人怜我拙”一句,诗人自谦其才拙,却也透露出对人民生活的艰辛感到痛心。“斗钟为德恐君疲”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担心他们过于劳累。
最后两句“长堤障水无穷利,远迹涂山问导师”寓意深远,以筑堤防水的工程象征着为民谋福利的举措,而“涂山问导师”则借古迹寓言,希望能从历史或智者那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指导。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怪得梅开早。被何人、香罗剪就,天工奇巧。
茅舍竹篱容不得,移向华堂深悄。
别一样、风流格调。
玉质冰姿依然在,算暗中、只欠香频到。
著些子,更奇妙。有时来伴金尊倒。
几徘徊、认成真后,又还误了。
费尽东君回护力,空把芳心萦绕。
竟不解、索他一笑。
夜月纱窗黄昏后,为爱花、翻被花情恼。
个恩爱,负多少。
吾诵老韩听颖诗一章,琴中意味深且长。
纵横变态浩无尽,颖弦韩笔相发扬。
二贤往矣五百载,俯视六合空茫茫。
今有芝田嗣颖传宫商,一弹令我喜,再弹令我伤。
世多善手无善耳,使我百感煎中肠。
高冈不闻鸣老凤,江湖夜雨啼寒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