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块更无外,鸿蒙混两间。
龙行何处雨,蜃现别洲山。
一气涵诸夏,层波走百蛮。
茫茫万馀里,仍向此中还。
大块更无外,鸿蒙混两间。
龙行何处雨,蜃现别洲山。
一气涵诸夏,层波走百蛮。
茫茫万馀里,仍向此中还。
这首诗名为《那坝望海》,是清代诗人黄子云所作。诗人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天地之间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浑然天成、包容万物的气势。首句"大块更无外",强调了天地之广大,无边无际;"鸿蒙混两间"则借用混沌初开的神话,象征宇宙的起源和交融。
接下来的两句"龙行何处雨,蜃现别洲山",通过龙的形象和海市蜃楼的意象,寓言性地表达了风雨变幻和远方景象的神秘莫测。"一气涵诸夏,层波走百蛮"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包容,将浩渺的海洋视为连接华夏与四方蛮夷的纽带。
最后两句"茫茫万馀里,仍向此中还",描绘出大海的辽阔无垠,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循环往复,以及对故乡或根源的追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宇宙人生的哲思。
有弟有弟青云姿,以兄为友兼为师。
十五遍探古人籍,十九不作今人诗。
从兄翱翔潞河侧,宁料为殇返乡域。
孤坟寂寞崔桥西,渺渺游魂泣寒食。
呜呼三歌兮歌转烈,汝虽抱女祀绝绝。
驱车重行行,前上西山陲。
白日忽已冥,归鸟来何迟。
飘风吹征衣,北逝方自兹。
行路见我行,不行为嗟咨。
苦称途路涩,君子莫何之。
欲诉难竟陈,天命自有期。
玉环东转带虹腰,一水东行赴海遥。
三百年来文物尽,行人犹自说塘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