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子聊乘兴,王孙共倚楼。
风烟平野夕,砧杵异乡秋。
半醉还成赋,同怀岂倦游。
望中有漳水,解傍邺台流。
客子聊乘兴,王孙共倚楼。
风烟平野夕,砧杵异乡秋。
半醉还成赋,同怀岂倦游。
望中有漳水,解傍邺台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傍晚时分登楼远眺的情景,充满了对远方景色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首联“客子聊乘兴,王孙共倚楼”,开篇即点出诗人与友人一同登楼的兴致,虽为客居他乡,却也乐在其中,共同欣赏眼前的风景。
颔联“风烟平野夕,砧杵异乡秋”,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平原上笼罩着薄雾,远处传来捣衣声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异乡秋日特有的凄凉氛围。
颈联“半醉还成赋,同怀岂倦游”,诗人借酒浇愁,思绪万千,通过赋诗来表达内心的感慨,即使旅途劳顿,但与好友相伴,这份情谊足以抵消一切疲惫。
尾联“望中有漳水,解傍邺台流”,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漳水静静地流淌,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而邺台则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兴衰更迭。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之美,也蕴含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楼所见之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以及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同时,诗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历史的反思,使得作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名葩无数,问弱骨丰肌,谁堪腰折。
雪后园林,篱落一枝,才见孤高标格。
平生倾倒人馀几,恰乍对、琼仙接席。
便殷勤、作礼何妨,况是广平铁石。
脉脉瓣香熏处,算寒泉秋菊,宜荐冰魄。
国士无双,管领东风,合受词人参谒。
身比菖蒲甘俯首,料清影、霜筠同洁。
莫漫疑、庚子陈经,好记诗题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