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名争愿识苏州,老去孤桐思转幽。
海气夜寒龙久卧,池冰新化凤重游。
道深庄叟时论剑,兴寓天津一倚楼。
春草青青春水阔,试听鸣佩绕仙洲。
诗名争愿识苏州,老去孤桐思转幽。
海气夜寒龙久卧,池冰新化凤重游。
道深庄叟时论剑,兴寓天津一倚楼。
春草青青春水阔,试听鸣佩绕仙洲。
此诗描绘了十六夜晚在朝天宫陪同储太仆、乔太常及张光禄送别王宣溪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苏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首句“争愿识苏州”,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苏州的向往之情,苏州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接下来,“老去孤桐思转幽”一句,借老去的孤桐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思绪和感慨,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孤独。
“海气夜寒龙久卧,池冰新化凤重游”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将苏州的夜色描绘得既神秘又充满诗意。海气夜寒,仿佛龙在沉睡;池冰初融,象征着凤凰的再次翱翔,寓意着新生与希望。
“道深庄叟时论剑,兴寓天津一倚楼”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引用了庄子论剑的故事,表达了对智慧与哲学的追求,同时“天津一倚楼”则可能暗指对友谊与相聚的珍惜。
最后,“春草青青春水阔,试听鸣佩绕仙洲”两句,以春天的生机勃勃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开阔而宁静的画面。春草青青,春水浩渺,鸣佩声环绕仙洲,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苏州独特风情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入门不见佛,已悟本无相。
若为是真求,沙界等寻丈。
欣蓬两禅老,妙悟灭心想。
行当求所求,筏喻不言桨。
万点匀红上海棠,小亭无处着春光。
放教晓日滋新彩,要问东君学醉妆。
清虚指出翠微旁,便涌流泉溉一方。
更拜璇题作神力,源源千古出甘凉。
雪满群山万类沉,幽人闭户寂无心。
轻舟冲冷肯乘兴,情与剡溪寒意深。
惟公秉操如仙官,一任酷暑兼祁寒。
存心香火接造物,达诚果再逢竹冠。
应言蓬莱有至乐,六十九洞无纤恶。
松姿鹤态不复老,琪蕊瑶房未尝落。
上庵至真闻屡过,口付诀自相琢磨。
公今得妙腾逸驾,我嗟老景飞轻梭。
原投黄宁拯将溺有香,一瓣致礼敬诵生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