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菩萨蛮.题捣衣图》
《菩萨蛮.题捣衣图》全文
清 / 李雯   形式: 词  词牌: 菩萨蛮

香闺夜警秋风度,青砧冷落梧桐露。

淡月白离离,看人欲捣衣。

犀瓯香茗洁,无意尝兰雪。

玉杵不曾鸣,谁听肠断声。

(0)
鉴赏

这首《菩萨蛮·题捣衣图》由清代诗人李雯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闺中女子捣衣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古典韵味和细腻的情感。

首句“香闺夜警秋风度”,以“香闺”点明了地点,暗示这是一个充满温馨与静谧的女性空间。而“秋风度”则引入了季节的气息,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是一幅秋夜特有的画面。这里的“警”字,既可理解为提醒,也暗含着一种轻微的惊觉,仿佛秋风轻轻掠过,唤醒了夜的宁静。

接着,“青砧冷落梧桐露”一句,将画面进一步铺展。砧板是古代妇女捣衣时所用的工具,此处以“青砧”形容其颜色,既显出其材质的质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清冷。梧桐树下,露珠晶莹,冷落二字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寂,也隐含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淡月白离离,看人欲捣衣”两句,通过月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淡月之下,捣衣的动作似乎变得更为动人,它不仅是日常劳作的体现,也是情感寄托的一种方式。这里的人,既是捣衣的女子,也是观者,她的心思随着捣衣的动作而起伏,情感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细腻和复杂。

“犀瓯香茗洁,无意尝兰雪”一句,转而描述了捣衣之外的生活细节。犀角制成的茶具,洁净的香茗,看似与捣衣的场景无关,实则反映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另一面——对生活的精致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这番雅致并未带来真正的满足感,她“无意尝兰雪”的态度,透露出内心的空虚与渴望。

最后,“玉杵不曾鸣,谁听肠断声”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捣衣的玉杵象征着劳作的艰辛与孤独,它“不曾鸣”意味着主人公内心的呼唤无人倾听,她的痛苦与思念如同断肠之音,只能在寂静的夜晚回响。这种孤独与哀愁,是整首词情感的核心,也是对传统女性命运的一种深刻反思。

综上所述,《菩萨蛮·题捣衣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秋夜晚闺中女子捣衣的情景,以及她内心深处的孤独、哀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词不仅描绘了特定情境下的生活画面,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思,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者介绍

李雯
朝代:清   字:舒章   籍贯:明末清初江南青浦   生辰:1608—1647

(1608—1647)明末清初江南青浦人,字舒章。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猜你喜欢

送方绚解元赴试南宫用桂林一枝荆山片玉为韵八首·其六

病夫亦何有,愧彼小酉山。

赖君不佁儗,拔揵扪吾关。

意丰报逾俭,叩迫出益悭。

经郛榛莱剪,圣海波澜闲。

兹人不易得,坐使幽怀删。

(0)

即事二首·其二

溪回带树弯弯绿,山远迎人步步高。

春水满塘颓岸去,也如江上见风涛。

(0)

和河南尹上清宫祈雪

旌旄十里驻邙山,夜醮琳宫太古坛。

宝殿降真方隐隐,大田弥望已漫漫。

抚封和气通为润,载路欢谣不避寒。

琼苑玉楼扃大内,惟瞻银阙在云端。

(0)

颍州道中有感

异乡闻说颍人贤,我到常疑地使然。

江泛五程无险岸,马行千里尽平川。

新禾狼籍团团穟,远树婆娑簇簇烟。

寄语汝阴官长道,会须日上泛湖船。

(0)

挽范丞相忠宣公六首·其六

挥泪西原上,晴云为我阴。

谁知如望岁,竟不复为霖。

主圣空撝己,民思未绝吟。

已休还一恸,非但哭知音。

(0)

疏檐

疏檐团鸟雀,画壁饱风霜。

汲水三村远,诛茅半亩强。

斋钱随客意,佛事寄僧堂。

月落人相对,阴阴塔影长。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