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蹄镇日走尘埃,树里呼舟又一回。
长短石桥三十六,送人双桨渡江来。
轮蹄镇日走尘埃,树里呼舟又一回。
长短石桥三十六,送人双桨渡江来。
这首诗描绘了繁忙的渡口景象,诗人林朝崧以清末近现代初的视角,通过"轮蹄镇日走尘埃"一句,形象地展示了船只和马车络绎不绝,扬起大量尘土的动态画面。接下来的"树里呼舟又一回"则写出了人们在绿树掩映中呼唤渡船的情景,富有生活气息。
"长短石桥三十六"进一步描绘了渡口的特色,长长的和短小的石桥交织,数量众多,显示出渡口的规模和历史积淀。最后两句"送人双桨渡江来"则是点睛之笔,表达了渡船承载着人们的出行,将他们送往对岸,传递出人与水的交融以及生活的连续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生动,展现了清代末年至近代初期福建莆尾渡口的日常景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海上闲云,缘底事、误来京洛。
向金门索米,玉阶持橐。
髀肉晚销燕市马,乡心秋冷扬州鹤。
问英雄、广武近何如,浑闲却。鸡一肋,蜗双角。
空竞逐,终消索。尽浮沉诗酒,任天安着。
海上文章苏玉局,人间游戏东方朔。
看儿曹、得意不寻常,非吾乐。
销魂何事,轻言别、把酒渭城重唱。
画师词客,草圣文豪,并擅一时飞将。
燕市狂歌,无复渐离击筑,萧瑟壮怀谁向。
幸相看华发,青山无恙。惆怅。
满目津亭衰柳,正潞水、弥弥秋涨。
趵突泉声,鹊华霜色,都付芒鞋筇杖。
犹忆西窗剪烛,南楼听雨,消尽东华尘坱。
拟他时梦绕,风烟江上。
棠舟冲破吴淞水,瑟瑟岸汀苇。
酒具茶铛,云蓑雨笠,载得半江秋思。莼丝信美。
任满地风涛,一竿鳣鲔。
荷芰裁裳,徐陵也号天随子。
詹公任父已往,中原共识汝,烟波名字。
斗鸭先生,钓鳌狂客,谁绘剡溪藤里,徵书一纸。
为勉出菰芦,客星至矣。漫捲渔筒,黄金台更起。
兰桡画桨,岭南舟、共泛湖天寥廓。
髯客扬舲兰渚去,折柳滕王高阁。
江上登楼,樽前击钵,转眼分今昨。
云山千叠,旧游顿尔萧索。
闻道戍堞烽烟,戈船鼙鼓,宛委军声恶。
当日应徐无恙否,八口可安林壑。阮瑀从军。
陈琳草檄,岂叹功名薄。为询罗隐,壮怀肯令飘泊。
小隐柴荆,有嘉客、远寻茅屋。
侵屐齿、槛横浮翠,砌添新绿。
帝里旧游蝴蝶梦,田间今和渔樵曲。
几年来、世事似浮云,多翻覆。槐风起,凉生粟。
雷雨过,花如沐。且论文把酒,更开棋局。
此夕莫愁银箭急,明朝又向红尘逐。
问东篱、菊绽可重来,村醪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