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衣不用赠春罗,试听尊前一曲歌。
为问从来云雨事,如何偏向梦中多。
征衣不用赠春罗,试听尊前一曲歌。
为问从来云雨事,如何偏向梦中多。
这首诗《中秋夜梦》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与梦境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征衣不用赠春罗”,以“征衣”象征离别与远行,而“春罗”则寓意温暖与希望,暗示即便在离别的时刻,也无需再赠送衣物,因为心中已有温暖与希望。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即使面对离别,内心依然充满希望与期待的情感。
第二句“试听尊前一曲歌”,将情感推向高潮,邀请读者倾听酒宴上的歌声。这里的“尊前”指酒宴之上,通过音乐来抒发情感,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接下来的“为问从来云雨事,如何偏向梦中多”,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诗人以“云雨事”比喻人生的起伏与变化,而“梦中多”则暗示了梦境中对现实的反思与超越。这句话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为什么人们在梦中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波折与复杂?这既是对梦境与现实关系的探索,也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离别与希望、起伏与变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感悟。通过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对情感的深入挖掘,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美感,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引人深思。
山阳大都天下誇,长淮蟠山无垠涯。
春风万里汉东来,流辉泱漭不可遮。
绕城楼台满空紫,瓦光碧滑流成波。
东园花草趁姿媚,真珠蓓蕾黄金芽。
太守政閒日无事,隼旟聊驻朱轮车。
宝明簪裾尽贤彦,金盆泻酒成飞花。
山河喧咽歌管外,舞裾绣画金缕霞。
都人来从无居人,飞尘杂沓何繁华。
固知太守为民意,与民欢然无怨嗟。
明日邀我复同游,我已病酒醉在家。
伏枕不得从车尘,坐见落日啼栖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