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月太凄清,残宵破镜明。
冷交风影落,澹到日华生。
黯黯斗门柳,苍苍禁树莺。
十年栖息处,一倍想瑶京。
片月太凄清,残宵破镜明。
冷交风影落,澹到日华生。
黯黯斗门柳,苍苍禁树莺。
十年栖息处,一倍想瑶京。
这首诗描绘了残月的凄清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月色的孤寂与冷清。首句“片月太凄清”直接点出了月的孤独与哀愁,仿佛那一轮残月承载着无尽的寂寞。接着,“残宵破镜明”运用比喻手法,将残月比作破碎的镜子,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暗示了月的残缺与不完整,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冷交风影落”一句,通过“冷交”二字,不仅描绘了月光下的风影显得格外寒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澹到日华生”则转而描绘了月光逐渐淡去,太阳初升的情景,这种由夜至昼的过渡,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希望与光明的到来。
“黯黯斗门柳,苍苍禁树莺”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凄凉。斗门柳的黯然,禁树莺的苍茫,都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沉思。
最后,“十年栖息处,一倍想瑶京”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里的“瑶京”通常指传说中的仙境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对自由与美好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残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路傍谁家女,踌躇不能去。
自言妾小时,家本樵川住。
十五嫁良人,长年秉机杼。
辛勤奉舅姑,足不越庭户。
去年秋枣红,边人健如虎。
移家入深林,自谓百无虑。
空山鸣剑戟,失色骇相顾。
星散各偷生,不幸适相遇。
妾身如风花,飘零委尘土。
妾命如蜉蝣,焉能保朝暮。
一死恨不蚤,空为年少误。
去去忽相失,零落在中路。
妾有乳下儿,咿哑方学语。
四海尚干戈,安知尔生死。
回首望天涯,家山在何处。
妾命负所天,顾影惟自怜。
自怜轻失节,天下何独妾。
瑞日初迟,绪风乍暖,千花百草争香。
瑶池路稳,阆苑春深,云树水殿相望。
柳曲沙平,看尘随青盖,絮惹红妆。卖酒绿阴傍。
无人不醉春光。
有十里笙歌,万家罗绮,身世疑在仙乡。
行乐知无禁,五侯半隐少年场。
舞妙歌妍,空妒得、莺娇燕忙。
念芳菲、都来几日,不堪风雨疏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