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参宿羽月当天,未到罗浮便巳仙。
斜缀小钗过赤凤,徐弹流雪引朱弦。
凝冰暗湿灵芸泪,点珀春生獭髓妍。
没骨胭脂写花影,绯绫烛下地衣前。
横参宿羽月当天,未到罗浮便巳仙。
斜缀小钗过赤凤,徐弹流雪引朱弦。
凝冰暗湿灵芸泪,点珀春生獭髓妍。
没骨胭脂写花影,绯绫烛下地衣前。
这首诗《红梅(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红梅图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红梅的独特魅力。
首句“横参宿羽月当天”,以参宿(古代星宿之一)为背景,将月亮置于其中,营造出一种高远而神秘的氛围,暗示着红梅生长于高处,与星辰相映成趣。接着,“未到罗浮便已仙”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将红梅比作仙境中的仙物,突出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接下来,“斜缀小钗过赤凤,徐弹流雪引朱弦”两句,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将红梅比作装饰在小钗上的赤色凤凰,以及在轻柔的雪花中弹奏的红色琴弦,形象地描绘了红梅的鲜艳与动态之美。
“凝冰暗湿灵芸泪,点珀春生獭髓妍”则进一步深化了红梅的形象,通过“凝冰”与“灵芸泪”的对比,以及“点珀”与“獭髓”的描绘,不仅表现了红梅在寒冷中依然绽放的坚韧,也体现了其内在的温润与生机。
最后,“没骨胭脂写花影,绯绫烛下地衣前”两句,通过“没骨”技法描绘了红梅的影子,以及在绯红绫绸烛光下的地衣,进一步强化了红梅的色彩与光影效果,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整首诗通过对红梅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征车将动,愁不成歌,对颦翠叶。
静掩兰房,香铺卧鸭烟罢唼。
别后羞看霓裳,更把筝休轧。
频数更筹,乍寒孤枕偏怯。
尝为霜髭,弄纤纤、向人轻镊。
旧词新句,幽窗时时并阅。
药饵衣衾,愁顿放、一番行箧。
朝晚归家,又烦春笋重叠。
君不见马伏波,后车薏苡珠玑多。
又不见章台秦璧非有疵,相如谬使秦人疑。
匡章不孝通国非,世无孟子知者谁。
惜君高材兼众美,完德从来速招毁。
含沙怒欲阴中之,刚引泾流污清泚。
轻云捲尽天日明,容光窍穴无潜形。
刮磨玉莹冰雪凝,楚人谩费涂丹青。
齐庭有鸟久不鸣,会须一举天衢亨。
北溟欻起风雷惊,修鳞巨鬣随波轻,不须回首顾潜鲸。
好乘扶摇九万里,奋迅六翮飞南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