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古寺临长道,来往淹留为爱山。
双燕营巢始西别,百花成子又东还。
暝驱羸马频看堠,晓听鸣鸡欲度关。
羞见窦师无外役,竹窗依旧老身闲。
山前古寺临长道,来往淹留为爱山。
双燕营巢始西别,百花成子又东还。
暝驱羸马频看堠,晓听鸣鸡欲度关。
羞见窦师无外役,竹窗依旧老身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朴幽静的山中寺庙生活图景。开篇"山前古寺临长道,来往淹留为爱山"两句,既写出了寺庙所处之地,也表达了游人对这片山川的喜爱和留恋。"双燕营巢始西别,百花成子又东还"则是通过燕子的筑巢和花朵的盛开,隐喻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诗中间两句"暝驱羸马频看堠,晓听鸣鸡欲度关",展示了寺庙僧人的日常生活。他们在黄昏时分赶着瘦弱的马匹去察看田地,在清晨听到鸡鸣后准备出门过关,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僧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情景。
最后两句"羞见窦师无外役,竹窗依旧老身闲"则流露出诗人对寺中僧人的敬仰之情。"羞见窦师"表明诗人对于能够专心佛法、不问世事的僧人感到敬意和羞愧。"竹窗依旧老身闲"则是表现了僧人淡泊名利,安于寂寥生活的从容自得。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寺庙及僧人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