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逼枕函遍,天涯夜未眠。
灯花看雾里,肌粟占秋先。
金粉无乾土,云烟有漏天。
年年孤客耳,只觉此声偏。
凉逼枕函遍,天涯夜未眠。
灯花看雾里,肌粟占秋先。
金粉无乾土,云烟有漏天。
年年孤客耳,只觉此声偏。
这首诗描绘了深夜雨中的静谧与孤独感。首句“凉逼枕函遍”,以凉意逐渐侵入枕头,暗示夜晚的寒意,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天涯夜未眠”一句,点明诗人身处远方,难以入眠,表达了漂泊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灯花看雾里,肌粟占秋先”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将雨夜的景象与个人的感受融合。灯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肌粟(肌肤因寒冷而起的小疙瘩)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金粉无乾土,云烟有漏天”运用比喻,将雨后的湿润景象与天空的云烟联系起来,形象地描绘了雨水的痕迹遍布大地,云烟似乎也因雨水而显得更加缥缈。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含了时间流逝、万物更迭的哲理。
最后,“年年孤客耳,只觉此声偏”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深刻体会。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会听到这样的声音,雨声仿佛成了他独处时最忠实的伴侣,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一种寂寞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生活孤独的感慨,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犹记长安,共攀折、琼林仙萼。
人已去,年年梅放,怨怀谁托。
和靖吟魂应未醒,补之画手何能摸。
更堪怜、老子此时来,愁难著。
云昼晚,烟宵邈。
春欲近,风偏恶。
早阑干片片,飘零相错。
邂逅聊拚花底醉,迟留莫管城头角。
且起居、魏卫国夫人,闻安乐。
午飙褪暑,向绿阴深处,引杯孤酌。
啼鸟一声庭院悄,日影偷移朱箔。
杏落金丸,荷抽碧筒,景物挨排却。
虚檐长啸,世缘菌簟篔箨。
休问雪藕丝蒲,佩兰钿艾,旧梦都高阁。
惟有流莺当此际,舌弄笙簧如约。
短棹双溪,么锄三径,归计犹谁托。
料应猿鹤,近来都怨离索。
春水溶溶,春山漠漠,淡烟浅罩轻笼。
危楼阑槛,掠面小东风。
又是飞花落絮,芳草暗、万绿成丛。
闲徙倚,百年人事,都在画船中。
故园,无恙否,一溪翠竹,两径苍松。
更有鱼堪钓,有秫堪舂。
底事尘驱物役,空回首、社燕秋鸿。
功名已,萧骚短鬓,分付与青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