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胜行行陟翠椒,山斋蓦到敞晴霄。
骋怀真是欣新霁,憩倦因之坐野寮。
啼树閒禽疑对语,隔峰驯鹿若堪招。
夕阳满谷催寒霭,下磴言归过石桥。
寻胜行行陟翠椒,山斋蓦到敞晴霄。
骋怀真是欣新霁,憩倦因之坐野寮。
啼树閒禽疑对语,隔峰驯鹿若堪招。
夕阳满谷催寒霭,下磴言归过石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青山翠岭之间,最终抵达一处宽敞明亮的山中静室的情景。诗中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首句“寻胜行行陟翠椒”,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为了探寻美景,一步步攀登至绿意盎然的山峰之上。接着,“山斋蓦到敞晴霄”描绘了诗人意外发现了一处开阔明亮的山中小屋,仿佛置身于晴朗的天空之下,心境豁然开朗。
“骋怀真是欣新霁”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清新明净的环境,心情愉悦,精神得到了极大的释放。“憩倦因之坐野寮”则描述了诗人在此休息,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舒适。
“啼树閒禽疑对语,隔峰驯鹿若堪招”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林中的鸟鸣和驯鹿的悠闲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它们在对话,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
最后,“夕阳满谷催寒霭,下磴言归过石桥”描绘了日落时分,山谷被夕阳染成一片金黄,寒气渐起的景象。诗人踏着石桥,言归途中,心中充满了对这次自然之旅的满足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以及在自然之中找到心灵慰藉的过程。
入门认溪碧,循流识深源。
念我昔此来,及今七寒暄。
人事几更变,寒花故犹存。
堂堂武夷翁,道义世所尊。
永袖霖雨手,琴书贲丘园。
当时经行地,尚想语笑温。
爱此亭下水,固若玻璃盆。
晴看浪花涌,静见潜鳞翻。
朝昏递日月,俯仰鉴乾坤。
因之发深感,倚槛更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