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伊古称泽国,迩来灾祲何其多。
壬戌大浸民其鱼,屈指五载曾未过。
今秋淮黄乃并涨,鱼行於地鸟处河。
白日镇见蛟龙斗,当秋安得仓箱罗。
草根荐为盘上菹,守臣所奏非传讹。
嗟嗟灾馀我赤子,元气未复将如何。
仓粟库帑尔莫惜,沟壑待救难蹉跎。
眷焉顾之潸焉涕,我政有失乖天和。
淮海伊古称泽国,迩来灾祲何其多。
壬戌大浸民其鱼,屈指五载曾未过。
今秋淮黄乃并涨,鱼行於地鸟处河。
白日镇见蛟龙斗,当秋安得仓箱罗。
草根荐为盘上菹,守臣所奏非传讹。
嗟嗟灾馀我赤子,元气未复将如何。
仓粟库帑尔莫惜,沟壑待救难蹉跎。
眷焉顾之潸焉涕,我政有失乖天和。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复闻淮海所属州县被水亟命地方大吏加意抚恤南顾恻然因成长句》。诗中描绘了淮海地区遭受洪水灾害的情景,表达了对受灾百姓深切的同情与关怀。
诗人首先指出淮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灾多难之地,近来灾害频发。接着,通过具体事例,如壬戌年的大洪水导致百姓流离失所,以及今年秋季淮河与长江同时泛滥,农田被淹,鸟儿栖息于河流之上,白日可见蛟龙争斗,粮食匮乏,百姓生活艰难。诗人感叹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政府在救灾时可能存在的疏漏,强调了对受灾百姓的救助不能拖延,需要及时、充分地提供援助。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受灾百姓的深切同情,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政策失误而加剧灾情,强调了政府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责任与担当。整首诗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