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澄鲜秋水新,邗沟几日雪迷津。
千年战伐百余次,一岁变更何限人。
尽把黄金通显要,惟余白眼到清贫。
可怜道上饥寒子,昨日华堂卧锦茵。
江上澄鲜秋水新,邗沟几日雪迷津。
千年战伐百余次,一岁变更何限人。
尽把黄金通显要,惟余白眼到清贫。
可怜道上饥寒子,昨日华堂卧锦茵。
这首清代诗人郑燮的《扬州(其四)》描绘了江上秋季的清新景色与历史沧桑。首句“江上澄鲜秋水新”,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江面水色清澈,秋意浓厚,给人以宁静之感。然而,接下来的“邗沟几日雪迷津”则转向了对历史的沉思,暗示着昔日繁华的邗沟如今被战争和冰雪所掩盖,曾经的渡口变得迷茫不清。
诗人通过“千年战伐百余次,一岁变更何限人”这两句,揭示了扬州历经多次战乱,人事更迭频繁,世事无常的主题。他感慨那些权贵们用黄金换取权势,而普通百姓却只能在贫困中度过,“尽把黄金通显要,惟余白眼到清贫”。
最后两句“可怜道上饥寒子,昨日华堂卧锦茵”,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他们饱受饥寒,与昨日锦衣玉食的权贵形成鲜明对照。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悲凉,反映了社会不公和人生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