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忒峭。把似锦浓秋,霎时都扫。
林影添黄,潭痕减翠,易损他乡怀抱。
瓮头索郎未熟,坌口猎徒还少。
燕市畔,渐消寒九九,排当画稿。那晓。
人世事,月令岁华,惯是田家好。
摘菜淹菹,燃糠煨芋,夜火村村打稻。
惆怅年来残夜,催著朝衫偏早。
凭谁说,向茅檐曝背,溪南诗老。
西风忒峭。把似锦浓秋,霎时都扫。
林影添黄,潭痕减翠,易损他乡怀抱。
瓮头索郎未熟,坌口猎徒还少。
燕市畔,渐消寒九九,排当画稿。那晓。
人世事,月令岁华,惯是田家好。
摘菜淹菹,燃糠煨芋,夜火村村打稻。
惆怅年来残夜,催著朝衫偏早。
凭谁说,向茅檐曝背,溪南诗老。
这首《喜迁莺·立冬》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立冬时节的景象与情感。词中以“西风忒峭”开篇,点明了季节的转变,秋色在西风的吹拂下迅速消散,转而描绘出冬日的萧瑟与凄凉。接着,词人通过“林影添黄,潭痕减翠”等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易损他乡怀抱”一句,直接表达了词人在异乡过冬的思乡之情,与“燕市畔,渐消寒九九,排当画稿”相呼应,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词中运用“瓮头索郎未熟,坌口猎徒还少”等细节,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也反映了词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
“那晓。人世事,月令岁华,惯是田家好。”这一句转折,似乎在感慨人间世事的复杂与变迁,同时又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羡慕。接下来,“摘菜淹菹,燃糠煨芋,夜火村村打稻”等描述,生动地再现了农忙时节的场景,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生活的真实感。
最后,“惆怅年来残夜,催著朝衫偏早。凭谁说,向茅檐曝背,溪南诗老。”词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渴望有人能倾听他的心声,与他一同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立冬时节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交织,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深思,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青泥亭子石阑干,高冢累累照水寒。
泉下朝云何处所,偈中如露未曾乾。
蝇能远道因随骥,草有馀香不让兰。
试问钱塘苏小墓,清明寒食几人看。
虞帝箫韶迹已空,九成台下水流东。
张公鉴在千秋外,安道名高四谏中。
尚有遗文垂故里,足知仁政善移风。
干戈定后残编少,深赖维衰继绝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