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秋魂纤欲化。似有疑无,却在斜阳外。
漂泊天涯何处著。思量悔把枝头舍。
野岸孤村天半夜。开处凄凉,零落人谁话。
欲舞徘徊还自罢。依依一种情难画。
一缕秋魂纤欲化。似有疑无,却在斜阳外。
漂泊天涯何处著。思量悔把枝头舍。
野岸孤村天半夜。开处凄凉,零落人谁话。
欲舞徘徊还自罢。依依一种情难画。
此诗以芦花为题,描绘了芦花在秋日夕阳下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芦花命运的感慨。首句“一缕秋魂纤欲化”便奠定了全诗哀婉的基调,芦花似乎在秋风中摇曳,即将消散,却又顽强地存在。接下来,“似有疑无,却在斜阳外”,写出了芦花在夕阳余晖中的若隐若现,既美丽又脆弱。
“漂泊天涯何处著”一句,借芦花的飘零,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迷茫。“思量悔把枝头舍”,则流露出诗人对过去选择的反思与后悔,暗示了人生抉择的复杂与沉重。
后半部分,“野岸孤村天半夜”描绘了芦花生长的环境,荒凉而孤独,进一步强化了主题的凄凉感。“开处凄凉,零落人谁话”,芦花虽美,却无人欣赏,更显其孤独与寂寞。“欲舞徘徊还自罢”,芦花似乎想要展示自己的美丽,却又因无力而放弃,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芦花的挣扎与无奈。“依依一种情难画”,结尾以“依依”二字收束,表达了诗人对芦花深情而又无法言喻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这种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芦花的自然状态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共鸣,体现了清末文人对于生命、自然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三载交情重。竟难留、买舟南去,北风初动。
行李萧萧天气冷,落叶黄花相送。
正河水、冰澌将冻。
满载异书千万卷,有斯冰、小印随妆笼。
千里路,全家共。年来送客愁相踵。
要相逢、都门汴水,与君同梦。
此后平安书屡寄,慰我愁怀种种。
洒清泪、离觞互捧。
聚散本来无定数,古阳关、不忍当筵弄。
金缕曲,为君诵。
朱明开席。正荷香十里,槐阴千尺。
向风亭、卷起湘帘,好箕踞科头,纳凉留客。
河朔风流,每避暑、杯盘狼藉。
况歌翻水调,冰贮玉壶,微闻香泽。佳人素妆莹白。
看醉眠如画,纱橱笼碧。
赛广寒宫里婵娟,喜琐闼南有、银蟾流魄。
梦醒巫山,骤雨过、陂塘萧索。
更移尊痛饮,高枕云溪永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