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闲读山海经,散帙卧遥帷。
且耽田家乐,遂旷林中期。
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
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
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闲读山海经,散帙卧遥帷。
且耽田家乐,遂旷林中期。
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
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贤人在自然中隐居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开篇“贤人有素业”说明此人品德高尚,有着自己的追求与志业,而“乃在沙塘陂”则表明他选择了退隐山林的生活方式。“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贤人居住环境的宁静与美丽,竹影在秋夜的月光下轻拂,荷花在古老的池塘边缓缓飘落,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安逸感。
“闲读山海经”表明贤人在隐居生活中也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而“散帙卧遥帷”则进一步强化了他生活上的悠然自得。接着,“且耽田家乐,遂旷林中期”显示出诗人对于这种田园生活方式的欣赏与向往,他享受着农事带来的乐趣,也在林间定下了久居的打算。
“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两句描绘了一种简单而愉悦的饮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品尝美酒,与园中的蔬菜一起烹饪着露水沾湿的葵菜,这些都是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构想。
最后,“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隐居之地栽种桃李,结成茅屋,以此作为自己的归宿。这不仅是对物质环境的改造,也是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深切向往。
新雁南来岁又残,萧萧风雨暗江干。
客疏似悉尔来病,酒薄不禁如许寒。
草络篱头花尚碧,树当浦口叶初丹。
醉来且拥黄紬睡,莫问何时后土乾。